根据2020年初的数据,北京的餐饮企业共有87000多户,其中大型餐饮企业有137家,中型餐饮企业有2万多家,小微餐饮47000多家。
也就是说,这两年多,有八万多个老颜、老张、老李……这样的餐馆老板,在另一条战线与疫情抗争——拼命好好活着,撑到疫情结束。
确实,疫情对于多数上班族来说,可能带来生活、出行的不便,但对于餐饮业来说,每一波疫情,都是一次生死煎熬。
对餐饮这样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各方也在出台政策扶助。5月8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与税务、财政等九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对在北京市参保缴费,属于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行业的企业,阶段性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保费缓缴政策。
5月27日,财政部发布通知提出,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老颜的湘悦楼属于国企的房子,今年还享受到了疫情防控期间房租减免6个月的优惠政策,一个月能省下10万元左右房租。
但如果疫情反复,堂食无法恢复,没有“开源”,这些“节流”的措施无法让餐馆维系下去。
“一直靠着老本撑着餐馆,没想过放弃吗?”
老颜沉思片刻说:“我感觉自己坚持到现在一是对这家餐馆的感情和不舍,通过餐馆我在北京结识了很多朋友;二是跟了我多年的员工,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扛下去。”
在餐馆停摆期间,老颜也收到了湘悦楼熟客的关心,很多人给他发微信,表示一旦开放堂食就来店里支持,这些很多都是他在北京的湖南老乡。
在北京这个陌生城市奋斗,大家都是为了攒钱和生活,有了这帮老乡,老颜心里更有底气,也更踏实了。
老颜说,他回头看,庆幸自己的步子迈得没那么大,扩张没那么快。他其实要求也不高,餐馆能有一个外摆的摊子,平稳度过危机就好。有时候,他也会安慰自己,“危机的时候,也是充电的最好时候,危机有时候就是机会。”
随着北京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5月31日,老颜餐馆所在的朝阳区恢复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由居家办公调整为正常上班。
“楼上恢复办公的单位开始在我这订盒饭了。”老颜说,他感觉自己是全北京最关心疫情的人,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疫情通报,盼着疫情能早一天控制住,堂食能早一点恢复,他能把开了10多年的餐馆继续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