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位熟知汾酒集团的当地人士称,李秋喜这一手很是高明,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有效制衡煤老板们的并购要价的胃口”。2亿元的年租金,分摊到10万吨的成品酒身上,每吨仅仅增加了租赁费用2000元,相对于山西汾酒每千升13.1万元的售价,微不足道。并且,这部分产品,并没有承担相应资产的折旧和摊销费用。
在2020年,山西汾酒收购了母公司汾酒集团持有的“酒业发展区公司”51%股份。这就意味着,“酒业发展区公司”的资产,已在山西汾酒的合并财报中并表。
在白酒公司的各项资产中,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以及租赁资产形成的“使用权资产”的“账面原值”,最能反映一个白酒公司真正的生产规模。之所以不用这三项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是因为每个公司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的初始计量时间不同,选择的折旧、摊销方式也不同,故不具有同比性,见表12。
不过,在山西汾酒的2021年财报中,《财经十一人》并未发现这块金额高达数十亿元的“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根据新的企业会计租赁准则,这部分租赁资产,应该并表,除非其是“短期租赁”或“小额租赁”。
对此,山西汾酒的财报中也找不到任何提示。
这样做的后果,会造成与总资产有关的财务指标发生失真,譬如总资产周转率。
从表13可以看出,山西汾酒的总资产周转率,显著高于诸多同行。其中原因,正在于此。
想必其中奥秘,财务高手袁清茂也能看得出来。
如何处置这块租赁的巨额酒类资产,已经落在谈判高手袁清茂头上。是完成百亿并购,还是继续租赁、继续和煤老板们龃龉博弈,都值得业界大力围观。
除了处理基酒租赁产能占到70%的战略难题外,袁清茂还必须拿出大的新举措,填补李秋喜时代的汾酒发展隐患。
业界有人预测,若袁清茂拿不出大的得力举措,山西汾酒下一步,很可能陷入“洋河陷阱”。
所谓“洋河陷阱”,是说洋河股份进入200亿营收序列后,因在次高端领域无法出现“百亿大单品”,在高端白酒领域的市场份额始终无法得到突破,从而陷入业绩低增长的泥沼。
太阳底下无新事。李秋喜执掌山西汾酒12年,一份200亿成绩单的背后,亦是隐患重重;接受其历史遗产的袁清茂,也无法坐享其成,而是必须直面旧挑战,啃下所有硬骨头。
所谓“汾酒复兴”,任重而道远。
作者为《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编辑:刘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