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上,威马的M7预计于2023年搭载自主研发的L4级AVP,其硬件配置已支持未来L5级自动驾驶功能。威马正在升级其电子电气架构,目前W6车型采用域集中式EEA,与分布式EEA相比可以更好地支持车辆的固件OTA和SOA应用程序。M7将具备车辆集中式EEA,进一步减少到三域。从2023年开始,Caesar平台上的新车型预期将配备更先进的车辆集中式EEA。
![](http://imgq8.q578.com/ef/0604/3a99a495de12b492.jpg)
智能化功能的平民化会是威马未来的一条重要途径。威马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大多数智能汽车处于主流或高端细分市场,需要相对较高的成本以实现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等智能功能,该等成本包括与光探测和测距设备(激光雷达)、芯片、MCU(微控制器单元)以及其他先进硬件及软件相关的成本。而威马计划要为消费者提供最全面的AD/ADAS解决方案,以协助用户处理各种驾驶场景。这仍需要考验威马的成本控制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威马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较高,也是新势力未上市之前最高的一家。在研发投入上,2019-2021年,威马研发投入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以及9.81亿元,占同期营收比为50.7%、37.1%及20.7%。横向来看,2021年威马的研发占收入比为20.7%,理想为12.2%,而特斯拉为4.8%。当然由于威马的营收总量还不高,这可能是其占比偏高的原因。这可以从此前威马申请科创板时公布的数字作为对比。威马在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9月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2316.76%,108.67%,40.57%,37.75%。
![](http://imgq8.q578.com/ef/0604/29075401c1621cfa.jpg)
当然,蔚小理的研发费用占比虽然小,但金额已经比较大。2021年,蔚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4.6%至45.9亿元;理想研发费用为32.9亿元,同比增加198.8%;小鹏汽车研发费用为41.1亿元,同比增长138.4%。以小鹏、理想未上市的2019年来看,他们的研发费用均超过威马。但零跑的研发支出更少一些,这可能是因为零跑的技术大量来自于大华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2021年,零跑研发开支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和7.40亿元。
![](http://imgq8.q578.com/ef/0604/0d98756bc9142652.jpg)
销售和市场拓展:门店效率待提升
蔚小理们以直营模式为主,有一些是加盟的销售门店,但不多,而威马则直接采用经销商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其中经销商模式的好处是,厂商的资金压力减少,更有利于迅速铺开渠道。威马目前已建成由621家合作伙伴门店组成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包括中国211个城市的397个威马体验馆(提供车辆展示而非销售)、180个威马用户中心及44个威马星创中心(提供车辆展示及销售)。这一数量明显超过了蔚小理。截至2021年年底,蔚小理门店数量分别为387家、357家、206家。
从单店平均月销量来看,理想为36.99辆、小鹏为21.12辆,蔚来为19.69辆。新势力门店的不断下沉,未来单店的平均月销数据将会继续下降。目前蔚来和小鹏的销量集中在1-3线城市,占比超过95%,4线以下城市占比不到5%;理想相对均衡,1-3线城市89%,4线以下城市11%。在30万以上区间,蔚小理都会遇到继续增长的挑战。威马的渠道层次比较丰富,但在单店能力上还有待提升。这也是采用经销商模式的弊端,单店的能力参差不齐。
![](http://imgq8.q578.com/ef/0604/559be51480fad1ad.jpg)
值得注意的是,经销商模式也给威马带来了不小的财务负担,这主要反映在奖励金额上。2019-2021年威马给经销商的金额分别为3.45亿元、7.75亿元、16.21亿元,这占到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0.01%,12.18%,25.47%。特别是2021年,经销商奖励和补贴占到了四分之一的比例。但相比之下,威马的销量同比翻倍了。这意味着威马付出了更大的成本在销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