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是在销量上,威马的销售存在较大比例的B端用户订单。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19-2021年,威马的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0.6%、37.2%、43.4%。同期,来自威马五大客户的总收入占总收入的18.2%、12.0%、17.2%。可以看到,前五大客户的占比不降反升,这为其健康成长埋下了不确定性因素。
另外,在市场上还面临的一个风险是,蔚小理都在向下发展,比如蔚来的子品牌已经确定会主打威马所在的细分市场,而小鹏已经通过P5进一步下探。另一方面,哪吒和零跑的产品都在向上,哪吒S和零跑C11/C01等都是威马直接的对手。除此之外,合资品牌也在推出新产品,比如本田、大众的电动车目前都在20-30万之间,这与威马价格区间有所重叠。
两次冲击IPO的不同:上市是融资战的中场
在此前冲击科创板的时候,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其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17,228.75万股,且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0%。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资总额为131.06亿元,其中,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95.00亿元。而有媒体报道,这一次上市威马的募资额度为10亿美元(约60-70亿人民币),这意味着2年后威马IPO募资缩水了10亿美元。
这可能是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不高,另外蔚小理这三家企业都已经在香港上市,且目前三家的市值相对于2020年有较大幅度的缩水。
![](http://imgq8.q578.com/ef/0604/d4c47328cc686f23.jpg)
截至6月1日,蔚来港股股价为139.2港币/股,市值2356亿港元,而美股的股价是17.39美元/股,市值290.51亿美元;理想汽车港股股价为101港币/股,港股市值为2086亿港元,而美股股价为25.07美元/股,市值为258.94亿美元;小鹏汽车港股股价为92.95港币/股,港股市值为1594亿港元,而美股股价为23.5美元/股,美股总市值为201.45亿美元。从美股来看,三家企业的市值跌去了40-60%左右,而在港股基本上也跌去了30%左右。
实际上,这一融资规模可能和零跑相差不大。去年10月,便有传言称零跑汽车正考虑在香港进行IPO,募资至少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5亿元)。不过,零跑汽车对此回应称“消息不实”。
另外,资金的用途当然也不一样了。威马此前主要用来开发W6等车型,智能汽车前瞻技术升级及开发项目以及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此外还有补充流动资金。而新的募资将用于研发汽车开发平台及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扩大销售服务网络、品牌推广和生产制造,还将用于偿还贷款和一般用途及营运资金。除了融资,威马也有不少借款。近三年公司借款分别为24.2亿元、64.1亿元、100亿元。除了债务负担,财务成本也逐步加大。财务成本净额由2020年的3.89亿元直接翻倍至2021年的7.84亿元。
![](http://imgq8.q578.com/ef/0604/60eac06c6ba0f226.jpg)
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次招股说明书中,威马还展示了其新的盈利模式,即双向充电功能(包括车对车充电及为其他电子设备充电)及能为国家电网设施提供电力的公司。这也是行业内的第一家。
此外,招股说明书中还披露了威马新的持股比例。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及其妻子王蕾共计持股30.82%。而在资金方面,由于融资的补充,截至去年底,威马汽车所拥有的现金及等价物约为41.56亿元,只和零跑相当。如果上市成功后,其资金量将进一步充实,这可能会缓解部分资金压力。但是要进入到第二赛段,需要持续地资金注入。蔚小理都已经完成三地上市,这对于后续的新造车企业而言,形成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