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充值往往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记者发现,支付平台也可设置面容支付或指纹支付。在本次测评中,澎湃新闻使用成年人账号进行充值,在未设置面容ID和指纹支付的情况下,可输入密码支付。若提前设置面容ID和指纹支付,充值时会优先采取面容ID或指纹支付的形式,而这需要提供账号用户本人的面容或指纹。在连续三次面容或指纹支付失败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转为密码支付。
此外,记者发现,在进行数百元以上的高额消费时,《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有交易安全提醒,其他游戏无相关提示。


腾讯系游戏通过微信支付,在进行数百元以上的高额消费时,会出现交易安全提醒。
上述游戏针对未成年账户消费均进行了相应限制,但现实中,澎湃新闻曾接到多起家长投诉称,孩子用家长或亲属手机玩游戏,短时间内进行连续大额充值。此类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与游戏方在“如何证明支付者是孩子,大人不知情”等问题上产生纠纷。
防沉迷测试:未成年人账号只能在限定时间内登录
去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澎湃新闻测试发现,这六款游戏中,使用未成年身份注册的账号,确实只能在每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20点至21点期间登录,若在其他时间段则无法登录。


未成年人账号均无法于限定时间外登录游戏。
针对成年人账号,《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在连续在线满六个小时或单日累计游戏满七个小时之时,会强制游戏玩家下线休息15分钟,此后每1小时均要求玩家休息15分钟。其他游戏则未对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时间限制。《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可以通过“腾讯成长守护”对成年人账号的游戏时长及消费数额进行限制,但也可以关闭限制。
而若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或使用成年人账户登录,也可能绕过限制,出现长时间玩游戏的情况。据公开报道,一些游戏平台升级防沉迷措施,比如发现有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情况时,会在登录、支付环节发起人脸验证。


腾讯系游戏会对成年人账号的游戏时长进行限制。
综合评价:识别验证未成年人身份的措施还需加强
从上述评测结果来看,对于未成年人账号,测试的网游平台均做出了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防沉迷与消费监管。对于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一方面需要家长的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游戏方在注册、支付、登录等环节完善身份验证措施。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21年11月5日,伽马数据发布《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显示,“防沉迷”政策落地后,有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减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说明相关措施对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报告显示,仍然有两成未成年人可以绕过防沉迷系统而不被识别,未成年人防沉迷举措仍面临一定挑战。
报告中提到,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措施中,第三方平台提供买卖账号的网络黑产是主要的方法。基于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已联合部分游戏企业展开打击。除网络黑产外,用父母或长辈信息直接解除防沉迷限制、用父母或长辈账号登录游戏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目前实名验证的基础上,仍然有20%的未成年人因为身份信息冒用或网络原因不被识别。48.6%的家长认为需要强化人脸识别,确定游戏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
专家建议:优化身份核验机制,进一步丰富网游未成年人模式
中国社科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表示,未成年人身份识别问题确实是现阶段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中存在的痛点。目前,为规避平台的防沉迷措施和消费限制,部分未成年人会使用其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的账号注册登录游戏。刘晓春表示,部分平台针对上述现象已开始采用抽查扫脸等方式,对用户行为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技术模型判断用户是否可能为未成年人,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部分未成年人以成年人账号登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