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医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治未病科主任 文小敏
小暑至,意味着盛夏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虽然天气炎热,但又没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
冬病夏治 温补阳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就是人身上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如果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可见人之阳气的重要。小暑是一年当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是清除体内寒湿,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三伏时令,可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的目的,比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畏寒、体虚易感等。
吃苦有益 清热去暑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大,所谓“无病三分虚”。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精神疲惫、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等症状,要注意解热防暑,补充体力,不可贪凉饮冷,不要熬夜,注意休息。



建议多吃苦味和酸味食物,能敛汗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比如西瓜、黄瓜、冬瓜、茄子、薏米、山药、绿豆等,这些食物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去暑、解毒的作用。
暑必兼湿 预防湿热
所谓暑必兼湿,尤其是地理位置独特的广东地区。这个时候湿热病易发多发。湿热病是受湿热病邪引起的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一种外感热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

日常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甘甜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