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买不起房的年轻人,选择住在船上
如果想要获得某一个固定位置的“永居”,每年要交的管理费太多,他们觉得不值当。一个月换一次位置并不算麻烦,权当换个地方看看新的风景;何况,比起在伦敦租房动辄每月一千磅以上的租金,船屋一年一千磅已经是非常便宜的价格了。
漂流的钢琴声
这样的规定,也给了船居生活必须流动的理由。
每到快要挪移的时间点,Sammy和Max都会讨论下个月去哪里。他们俩的工作都带有半自由的性质,但也说不上完全不限地域:Sammy同时做着两份兼职工作,一份在我们认识的写作营,每周工作日需要上山三天,另一份则是线上的诗歌阅读营;Max是搞音乐的,靠教音乐和接小型演出为生。所以近一两年里,他们大部分时候都在罗奇代尔河段上下腾挪,并不会开太远。偶尔遇上假期,他们才会策划一次远行,比如,从位于英国中北部的罗奇代尔一路向南开往伦敦泰晤士河,一路走走停停,全程大概需要三个月。
“三个月!”我惊呼。如果坐火车,从那里抵达伦敦大概只需要四五个小时。
他们笑,知道我在惊叹什么。如此缓慢的生活方式,在现代人的感知下,犹如史前文明一般。
终于得知Sammy十年前毕业于UCL(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专业后,我才仿佛确证了这种生活方式与他们的志趣之间的关系。尽管已是十多年前的功课,但提起人类学的书籍和那里的教授,她还是双眼放光。
“所以对你来说,住在船上,也算是一次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吧?”我调侃她。
“哈哈,没刻意这么想,但好像也是!”她回答。
“可你们会一直在这里住下去吗?”我环视四周。厨房上的串灯闪着暖白色的光,侧墙金属网格上用可爱的小发夹夹着照片;厕所对墙狭长的走廊竟然见缝插针做了书架,满满当当挤满书;书的尽头是一架木头钢琴,钢琴旁边杂乱堆着其他乐器,还有可以折叠收起的小圆桌;每个小圆窗都做了布艺窗帘,窗幔可爱得像耷拉下来的眼皮,墙上有他们用山里捡来的植物标本做的装裱画;刚进门靠墙的两长排“客厅沙发”,其实是他们自己亲手用木头做的折叠长凳,如果把折下去的部分平展开来,可以变成一张能睡三人的床……
船屋里,坐在自制折叠沙发床上的Aimie和小黑狗
Sammy看看Max,想了会儿抱着手臂说:“其实我们也不知道。”
“也许几年,也许住腻了把船卖掉、回到岸上,或者干脆换一个国家生活,都有可能,对吧?”Max摸摸小白狗,附和地点点头。
“的确,说实话这里不适合老人居住。如果年纪大了,怕是连你们的高架床都爬不上去。”我说。
他们大笑说是。“到时候的事到时候再看吧。未来太远了,谁能计划得了呢?”
“那现在,让我来给你们弹个钢琴吧。”Max起身,打开琴盖,叉开腿微蹲在钢琴前。
Sammy和她的男友在船屋里弹钢琴
那些音符从海蓝色的乌托邦里飘出来,顺着结冰的河流跃动。小白狗安静趴在暖炉边,小黑狗正往Aimie的身上扑,兴奋地想舔她的脸。
停泊在他们身后的邻居们,也一定听得见。
离岸
果然如Sammy所说,离开的时候,夜幕已经彻底降临了。她给我们的手电筒,再一次派上了用场。
蓝色的乌托邦离我们越来越远,手电在冰面上粼粼的反光,也逐渐消失不见。我们按Sammy的指示沿着运河走,走到岔路口,再拐弯走进黑魆魆的山林,一路向上爬,回到我们山间的写作小屋。太可惜了,我们没遇见坏人,那把亮橙色的长柄伞,既没当成武器、也没做成暗夜里的危险指示灯,只被我们当成了一根普通的棍子,用来戳进河面,看看1月初的冰面到底有多坚实。
“如果有机会,你会选择住在船屋里吗?”在山路上,我问Aimie。她生长在伦敦,相较于Sammy和她的男友,家境显然更为殷实。
“我想……长期应该不行吧。我还是习惯陆地上的生活,住在宽敞舒服的房间里,堆满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我也有朋友住在船上,但这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那通常是哪些人呢?”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