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美国奶粉荒:新手父母打飞的人肉背奶,“买枪都比买奶粉容易”
截至发稿,作者查询美国百货公司的网站发现,多款婴儿配方奶显示缺货,且在24小时内限购两瓶。
至于为什么大量并未依赖政府补贴的新手父母也选择集采名单中的奶粉品牌,家住纽约市的方新(化名)对作者表示,妇产科或儿科医生更倾向于向新生母亲介绍集采名录上的品牌,以做到一视同仁。一旦新生儿已经接触了某种配方奶后,换奶可能引发的肠胃不适风险,也让新生儿父母不敢贸然尝试其他奶粉。除此之外,研究表明,超市或零售商店也会因为确定性偏向为集采名录上的大品牌提供展示空间和囤货空间,而忽略其他品牌。
环环相扣,让Bobbie等创新奶粉品牌难以破局。虽然在“奶粉荒”期间,该品牌收获了关注度和意外需求,但创始人劳拉·莫迪坦言自己的公司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源源不断的额外问询,将关闭新用户通道,只能为此前已注册的会员提供帮助。
公开信中,她同时提出,应增加美国配方奶的生产渠道,并给药监局增加预算以缩短审批时间,“所有新的婴儿配方都需要经过审核程序以满足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过去几年来,审核时长从90天延长至180天而影响关键创新品的上市”。
“不应该由父母来寻找解决方案。”莫迪表示。
面对舆论施压,美国总统拜登已经在五月中旬会见多家消费品代表推动增产,并推出多项特殊政策,包括加大海外进口,以缓解“奶粉荒”的压力。但外媒预测,即便雅培已在6月初逐步恢复产能,在7月中旬之前,新手父母们仍需自寻门路,各显神通。
家住纽约州的梅琳达(化名)表示,自5月初以来,已经习惯于在上班间隙刷新附近大型连锁商店的网站,一旦出现货品上架就立刻下单付款,选择到店提取,立马让家人开车去超市,直到落袋为安。“只要还没拿到手上,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心吊胆,没想到买个奶粉,买出了股票抄底的刺激感。”
梅琳达坦言,在多次抢购成功后,购买的配方奶粉可能已经超出了孩子所需要的量,但是总是担心不够吃。“万一周岁之后,孩子不习惯换成喝牛奶呢?万一几个月后供应还是没有办法缓解呢,就像曾经的厕纸、口罩一样,被疫情里的物品短缺吓怕了。”
如梅琳达般在疫情中养成囤货式购买习惯的消费者并非孤例。类似的消费者越多,意味着供需失调更难达到平衡点。
“我的预产期在两个月后,但我现在已经开始为孩子出生后没奶喝而感到焦虑了。”一位准妈妈对作者表示。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