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静悄悄:欲望低消费少,羊毛摆在面前都不薅
这一消费趋势似乎一直延伸到今年的618,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在这次购物节到来的时候感受到了疲惫,但今年618的战线同往年一样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五月底。预售、尾款、满减、红包、88VIP……各种优惠层层累积,各类规则层层叠加,压迫着每一位在屏幕前蹲守整点开抢的消费者的神经。
现金为王
对小羽来说,618消费的“万元坠落”直接关系着工作的变化。去年年底之前,她在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主要负责和国外的客户对接,因此需要考虑时差问题和常常出现的紧急状况,小羽很拼,经常工作到十二点或者凌晨四点,一周通常工作七天无休。她也会经常去出差,基本每天都处于一个快节奏运转的状态。但最近一年,她越来越疲惫,看着周围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意识到自己还没有晋升,她感觉灰心丧气。
在互联网行业中,“中年”的刻度是35岁,但在外企中,即将35岁的小羽也感受到了这把“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若是在35岁之后被裁掉,我该怎么办呢?”小羽极度焦虑,她误打误撞地关注了豆瓣上的“FIRE生活”小组,在组里浏览了很多帖子之后,决定换路考公,转入体制内工作。
“FIRE”是一种生活方式,意思是“财务独立,提早退休”。这个小组现在已经有二十一万人关注,组里共同讨论着,如何通过理性消费和资产合理规划而实现收入的合理增长。
小羽期待能和小组里的人一样早日实现“财富自由”,她给自己自去年年底到现在的生活命名为“半退休状态”,逐渐过渡到FIRE生活中。“重资产、轻消费”是她为自己规划的生活准则,她最近在系统性地学习理财课程,希望能为现有的资产做出合理安排,“等到每日固定理财收益能达到400元左右,也许我就能够退休了”。
相比于外企,小羽转入体制内后,现在的工资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因此消费也相应缩减,但相对于常年熬夜,几乎全年无休的高压运转的生活,朝九晚五与双休的闲适状态,让小羽第一次体验到了生活的感觉。
在外企时,她的早饭是固定的魔都“咖啡+面包”式,中晚饭都要在公司周围点餐,换工作后,她的一日三餐都在食堂。日常的交通方式也由打车和地铁改换为了公交车或自行车。她最近很喜欢共享单车,因为三十分钟以内是免费的。每天短暂的骑车之旅中,她感觉一天的精神气仿佛都舒展开来。
小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记账的习惯,把每一笔开销都计算清楚,控制在一个极低的范围内。她在每个月工资到账的第一天都会打开账户,看着上面逐渐增长的数字,心中才有安定感。有时她甚至会隔一周就打开看看,“只有拿到手里的现金,才是底气。”
视觉中国
小羽现在的工资基本都能攒下来,消费维持在一个低欲望的状态。每当面对购物,她就把自己想象为待业状态,然后问自己:如果没钱买这个东西,自己会怎样?当她发现似乎没什么影响,大多物品都成为了可买可不买的,她就不买了。在这套筛选机制下,小羽除了日用品几乎没有什么额外支出。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在辞职后迅速找到下一份工作。瑞瑞已经待业三个月了,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浏览招聘网站和回复消息,下午则用一个小时去修改简历和投递不同的岗位。
在今年的三月份之前,她一直在做一份线上社区运营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活动策划和数据分析,比如她会邀请居民通过小程序运动打卡积累时间;她也会在线上征集小朋友们对“社区”的想象,在收集与评出优秀作品后,在美术馆举办一个线下展览或者义卖活动。但是,这份工作让瑞瑞的价值感越来越小,压力却越来越大。在一个失眠的晚上,瑞瑞决定裸辞了。
她在仔细规划了现有的资金后,估摸着还能撑过半年。但当她真正开始找下一份工作时,她发现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竞争的激烈远远超过她的想象。
她并没有限定领域,广撒网式海投简历,真正回应的寥寥无几。直到现在,瑞瑞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但她逐渐将心态放平,趁这一段空闲,先专注生活。瑞瑞逐渐调整为早睡早起的作息,戒掉了一日一杯的咖啡。她琢磨出了一套最简单又符合自己口味的做饭方式,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再看外面的菜单,真的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