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低下的B面:“20岁到30岁,我胎停流产了11次”
在接受采访时,傅真说,不育的耻感是广泛存在的,怀孕涉及到性、子宫,它本身就是一个禁忌,很难谈论。同时,社会还建构了这样一种形象——不育,就代表着你没办法做到别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胎停发生后,女性面临的压力,不仅有无法生育的危机感,还有对婚姻分崩离析的恐惧。
鲍时华告诉八点健闻,常常有患者焦虑地对她说,“主任,这是我最后一次怀孕机会了,求求您一定要帮我保胎,如果这次保胎失败了,我的婚姻就结束了。”
鲍时华还遇到过精神极度焦虑的一位孕妇,她胎停过3次,第4次怀孕时极度紧张,经常健忘,甚至连自己家在哪里都记不起来。在鲍医生的建议下这位孕妈在丈夫的陪同下,前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专业心理医生的诊治,结果诊断出有抑郁症,需要在妇产科和心理科同时接受治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年的一份研究指出,胎停母亲除对丢失孩子的悲痛和哀悼外,在未来的妊娠过程中还会产生心理后遗症,如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以及母婴依恋的副反应等,对父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而不明原因的胎停,尤其会导致夫妇对妊娠产生恐惧心理。
在傅真看来,妇产医院应该配备心理医生,无论怀孕时还是产后,都应该有心理医生,给孕妇、产妇和胎停的女性,提供心理咨询。
从更宏观的维度上来说,女性遭遇胎停后,除了生育焦虑,背后更强烈的社会焦虑,与如今的社会观念也有关系。
在段涛看来,现代社会越来越急躁,时间和空间极度压缩折叠,大家普遍失去耐心,不能容忍任何的延迟,连不孕不育的诊断也从2年缩短到1年。
“统计口径变宽,大部分原本自然的胎停被视作异常,也会使女性对胎停过度的焦虑和担忧。”段涛说。
(清清为化名)
史晨瑾|撰稿
李琳丨责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