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缺钱了?复星评级再遭下调,负债6000亿开启“卖卖卖”
6月15日晚间,中山公用披露公告称,公司股东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复星集团”)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6%。按照当天收盘价格,减持预计套现7亿元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复星集团持有的中山公用股权是2014年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处受让而来,当初耗资10.6亿元。这次减持之前,复星集团已减持了中山公用2%的股份。
有媒体计算,从2014年至今,中山公用8年内累计每股派发了红利2元左右,这笔投资复星并未大赚。
6000亿债务是危言耸听?
复星减持动作频频,业界开始揣测,莫非大佬也“缺钱”了?
从大环境来看,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复星系旗下地产、旅文、消费皆受到不小冲击。
2020年7月,评级机构穆迪将复星国际的企业家族评级从“Ba2”下调至“Ba3”,展望“负面”。穆迪认为,评级制约因素是复星国际的债务杠杆率高且不断增加;长期投资依赖短期资金;控股公司层面的利息覆盖率低;信贷传染风险不断增加。
穆迪预计,复星国际的融资缺口(即其投资与资产剥离之间的差额)将在未来两三年内持续存在。
从股权结构上看,复星国际的控股股东为复星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2.66%,穿透后公司实控人为郭广昌。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1年四年间,复星国际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由133.02亿元减少至-32.86亿元。2020年公司净利润腰折后,2021年实现26.11%同比增长至100.9亿元,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此外,过去4年间复星国际短期借款总额由677.41亿元增至1052.27亿元,长期借款由1183.99亿元增加至2021年期末的1318.92亿元。
如果从流动资产的角度来看,2019年-2021年,公司流动负债占流动资产的规模分别为98.5%、94.3%、95.9%,而在2018年,这个数字仅为84.3%,其近年来流动债务压力可见一斑。
从债务总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末,复星国际总资产为8063.72亿,总负债6031.58亿元,净资产2032.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4.8%。
也因此,市场有了复星“6000亿债务”压顶的说法。不过复星内部却认为,该数据包含旗下投资子公司的合并报表,并不能反应复星的实际负债情况,比如将旗下葡萄牙保险等并表金融机构债务属性不做区别,并不准确。
但综合眼下不确定性的再融资环境,这样的解释略显苍白。6月15日发布的最新评级报告中,穆迪将将复星国际有限公司“Ba3”的公司家族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评级展望已从稳定调整为评级观察。
“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反映我们担心公开债券市场投资者避险情绪的升温将令复星本已紧张的流动性承压,且未来6-12个月公司境内外债务到期规模较大。”穆迪高级副总裁蔡慧表示。
穆迪还将 Fortune Star (BVI) Limited 所发行债券的 Ba3 有支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上述债券得到复星无条件及不可撤销的担保。
穆迪认为,复星在控股公司层面的流动性非常弱。截至2022年3月底,复星在控股公司层面的现金不足以偿付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务,而其经常性收入 (主要包括相关投资分红)不足以支持利息和运营支出。
这样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雷达财经注意到,截至2021年年末,复星国际合计的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总计2371.19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达1052.27亿元。
相对于超过千亿的短期负债,复星国际截至去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及定期存款仅有967.8亿元。现金短债比小于1,表明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穆迪在评级报告中称,截至2022年3月底,复星控股公司层面有45%左右的债务将于一年内到期。复星即将到期的短期债务中约有一半为境内外公开债券。
“但复星在境内外市场新发行长期债券的难度较高。例如,今年新发行的国内无增信债券为票面利率较高的短期债。”穆迪指出,复星更多地使用有抵押债务也将削弱其财务灵活性。
6月22日,复星国际发出更新公告称,将对正在要约回购的两笔年内到期的境外债券进行全额回购。这两笔境外债券金额约为3.80亿美元和3.84亿欧元。市场分析这是复星对评级下调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