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重组后首个还息日“失约”:负债1300亿,富商新掌门面临大考
根据海航内部人士解释,非上市公司部分的利息因“涉及债务未能签署留债协议”、“按照重整计划不具备支付条件”而暂未支付。
这是因为重整计划规定,债权人与留债主体根据《海航集团等321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规定重新签署协议,并完成抵质押物的变更、重新登记后,方可按重整计划规定获得后续清偿。
目前的情形表明,海航控股作为188亿元留债主体执行了重整计划,而其余100亿元对应的留债主体各地方航空公司,却有不同意见。
“破产重整期间各类信息保密,很多信息不知道,内部不好决策;应该按照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来分配;重整后仍然是高负债,甚至高于重整前,留债将加剧公司的经营困难。”新华网客户端前述文章称,面对原海航集团100亿元救助贷的留债问题时,各地方航司国资股东普遍提出诉求。
据悉,海航航空正多方努力沟通协调,试图解决。
新海航负债1300亿
付息困局显示出重整后的海航航空,依然困难重重。
2021年9月27日,海航航空主业召开二债会,海航管理人和联合工作组公布重整方案。
根据方案,债转股清偿近400亿债务后,重整后海航控股带息负债压降至600亿。重整完成后,清偿债务后的海航控股总资产为1700亿,总负债为1380亿,负债率为81%,负债率与其他三大航接近。
600亿留债,按10年期清偿,且仅按2.89%计息,已跟市场上十年期国债的利率相当,这让海航航空的财务费用远低于三大航。
但实际情况是,2021年11月底,报告显示重整后企业负债率100%左右,远高于2021年4月海航集团战略投资者推介会上65%-70%的乐观介绍,也高于二债会上81%的预期。
再加上疫情之下,航空公司普遍旅客运输量、飞行班次等指标同比大幅下降,2021年以来海航航空产生200多亿亏损。目前还有100多架长期停场飞机复飞需巨额投入,以及共益债、各类经营性欠款支付等。
这导致在380亿元资金注入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海航资产负债率仍高达94.91%。其中的1366亿元总资产,与二债会上介绍的目标差了300多亿,1296亿负债额反倒与预期的接近。
据悉,数据“逆转”的原因是航空主业合并净资产-100多个亿,前后信息正负相差400多亿。
但新海航之困,远不止于此。6月7日,ST海航发布公告,披露本次累计新增诉讼涉案金额合计1.65亿元。据了解,整个海航航空因部分债权人对债权性质、金额的认定存在异议,引发的衍生诉讼多达80余起、标的额上百亿元。
与此同时,部分公司股权仍未完成过户,部分引战资产存在产权瑕疵或权利受限。这些不利因素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金融机构没有信心,新海航的融资能力受限。
日前国务院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1500亿元,这让整个民航业欢欣鼓舞。但据媒体报道,亟待输血的新海航去申请上百亿元优惠利率应急贷款时,却遭到了各家银行的婉拒。
有分析人士指出,某种意义上,重整并没有让海航实现轻装上阵。相反,刚性的资金支付一次次考验着新海航。面对动辄百亿计的共益债、经营债,新海航是花钱修复信用,还是争生存求发展,已成两难抉择。
今年一季度,ST海航扣非净利润亏损34.44亿元,公司称是由于受疫情反复影响,以及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航油价格的上涨影响了公司的生产及运营成本。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因重整计划执行,ST海航增加净资产365亿元,公司截止2021年底净资产约110亿元,退市风险暂时无虞。但历史包袱和疫情冲击的内忧外患之下,考验仍在持续。
方大集团与富豪方威
“方大系”背后低调神秘的方威,因大手笔接盘海航资产而走到聚光灯下。在此之前,媒体常常报道其酷爱高调发钱,摆出1米高的现金墙发给员工。
纵观方威的商业轨迹,其底层出身,乡人指其“吃百家饭长大”,通过倒卖废旧钢铁赚下第一桶金。
按照业内一致的说法,方威最早是在辽宁抚顺收购废铁,再转卖给当地的钢铁厂。由于钢铁厂拖欠货款,最终只能用一处铁矿抵债。随着铁矿价格的飙升,方威因此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