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镜产业链调查:出厂价一两千 为何终端售价动辄上万
虽然新蓝诊所的工作人员强调美国CRT在北京是统一价,每幅为12800元,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医院的价格并不相同。北京民众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称,院内一副常规的CRT镜片价格只要9800元,定制散光片才需12800元/副。
“我们会把验光参数发给厂家,由厂家统一发货。CRT价格最贵,日本阿尔法价格稍低,一副在9000元左右。”北京民众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表示,CRT透氧气和工艺都较好,阿尔法适合角膜曲率偏平的孩子。
梦戴维北京总代理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公司OK镜分普通型和舒适型两种,价格分别为6800元和9800元。“直接从门店拿货,一副打9折、两副打8折,数量越多折扣越大。”
“OK镜行业市场准入存在较高门槛,产品注册周期长。”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OK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此类产品注册通常需要3-5年的时间周期,2000年开始,国家还出台了多项直接针对OK镜行业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验配医疗机构需为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眼科,验配人员需有执业医师资格等,这也使符合条件的终端数量较少。
该业内人士表示,代理商销售给民营的视光中心和公立医院的价格会有一定的差别,而且不同体量的视光中心拿货价格也有所差别。
出厂价一两千,终端售价动辄上万背后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上市公司中,以OK镜知名的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分别在2005年和2019年获得国产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即生产批文)。2021年,昊海生科则通过投资取得亨泰视觉55%股权,获得“迈儿康myOK”和“贝视得”在中国市场的独家经销权。
此外,还有爱尔眼科、博士眼镜等有OK镜业务。爱尔眼科表示,公司与国际主流OK镜品牌均有合作。博士眼镜在接受调研时表示,OK镜销售场所有医疗资质要求,普通眼镜店不能销售OK镜。公司和医疗机构合作的视光中心OK镜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左右,离焦镜片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5%左右。
爱博医疗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角膜塑形镜产品(即OK镜)处于上市初期,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单片生产成本较高;前期销售包括大量的试戴片,拉低了平均单价。招股书显示,2019年爱博医疗角膜塑形镜单片出厂价格仅为306.36元,2020年销量为115961片,销售金额为41260416元,单片出厂价为355元,相对于2019年单价有所上涨。
爱博医疗还介绍,根据公司在行业内开展调研的情况,不同档次的角膜塑形镜以1500元/对作为厂家或进口总代理商的平均销售价格。
根据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2021年年报,贝壳财经记者大致计算了一笔账,欧普康视2021年公司角膜塑形镜营收6.7亿元,同比增长19.23%,占公司总营收的51.73%,报告期内销量超过63.45万片,平均单价为1056元/片。同样,爱博医疗的角膜塑形镜成本并不高,2021年财年,爱博医疗实现角膜塑形镜(含试戴片)销量为24.76万片,同比增长110.64%,实现1.07亿元销售收入,平均单价为432.15元/片。
此前,昊海生科曾对媒体解释称,OK镜虽然作为一款消费类产品,但研发、生产壁垒较高,非一般医疗器械所能比拟。
国盛证券发布研报称,由于OK镜产品定制化、个性化的特点,以及渠道利润远大于工业端利润的现状,OK镜的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价格的10%-20%。
终端售价动辄上万(一对)的OK镜出厂价一对最高也就两千元左右。OK镜的高价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OK镜主要以国外进口商的为主,相对而言中间环节较多,再加上其品牌溢价,所以整体价格居高不下。国产OK镜的营销团队和经销商覆盖都相对比较低,而且目前国产OK镜的原材料和加工设备也以进口为主,这也需分摊部分成本,此外,新品牌在推广期费用也较高。”周君称。
贝壳财经记者通过计算得知,2021年,爱博医疗和欧普康视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992.22万元和2.43亿元,同比前一年增长57.06%和52.10%,占当年营收比例分别为20.76%和18.76%;研发费用分别为5191.49万元和2734万元,同比前一年增长73.10 %和43.66% ,占当年营收比例为11.98%和2.11%。
爱博医疗的销售费用结构显示,职工应酬、宣传推广和会务费两项占比最大,其中,宣传推广和会务费、样品赠品费、交通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合计约为3955万元,占总营收的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