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香港近年来在绿色金融已取得良好进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市场愈趋蓬勃。2021年在港安排及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融资总额再创新高,达570亿美元,比2020年大幅增长4倍;当中面向国际发行的债券总额达313亿美元,占亚洲区市场的三分之一,安排发行量位居首位。
而国家近年正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并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当中碳达峰、碳中和两大目标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好能担当“绿色桥梁”的角色,引导国际资金加快投资内地的绿色金融资产,支持内地实体经济气候转型。
总而言之,在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过程中,香港会继续发挥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桥梁角色,并以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平台,融入并助力国家发展。
互联互通机制
拓宽跨境投资渠道
证券时报记者:互联互通机制对香港的金融业带来哪些影响?
余伟文:经过多年的平稳运行,互联互通机制已成为中外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的主要渠道。以股票通和债券通为例,目前国际投资者持有的A股有超过三分之二是通过股票通投资,买卖内地在岸债券的也有超过一半通过债券通进行,足见这些安排在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说明了香港作为桥梁的重要地位。
股票通“北向通”和“南向通”在2021年的日均成交金额分别达1200亿元人民币和347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32%和60%。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金额约26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约34%。
过去一年,互联互通机制取得不少新的突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于去年10月正式落地,标志着互联互通机制由机构投资者扩展到个人财富管理。这一系列举措为两地金融市场带来三大利好:加强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连接,进一步拓宽内地和香港投资者的跨境投资渠道,并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跨境理财通”和“债券通南向通”双双启动,将现有的“互联互通”计划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能否谈谈二者目前各自的发展情况?
余伟文:跨境理财通方面,作为首个专为个人投资者而设的互联互通机制,跨境理财通让大湾区的内地和港澳合资格居民,可通过各自的银行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投资对方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跨境理财通的突破性在于,提供了一条正式和便捷的渠道,首次允许零售投资者直接跨境开设和操作投资户口,有更大的自主度去选择理财产品。跨境理财通亦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截至2022年5月底,已有24家香港银行与其内地伙伴银行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超过29000个个人投资者参与,跨境汇划金额合共10.27亿元人民币。考虑到这是许多投资者首次参与跨境投资,三地监管机构都非常重视投资者保障及教育。我们也会密切留意跨境理财通的运作情况,与业界及内地监管部门共同探索优化措施,务求为三地的银行及财富管理行业带来更多增长机遇。
债券通南向通方面,在去年9月成功推出之后,实现了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双向联通,为内地机构投资者新增一条便捷的渠道,通过香港市场投资境外债券资产。
“南向通”进一步深化香港和内地债市的互联互通,加强两地市场基础设施的连接,是内地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南向通”亦为国际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诱因在香港开拓债券承销、交易、托管等服务,并吸引债券发行人在香港发行面向内地投资者的债券,从而丰富香港债市产品的类别及提升在港交易债券的流动性。
“南向通”开通以来运行畅顺,市场反应正面,交易涵盖国际主要券种。金管局会密切留意市场需求,与内地监管部门共同探索可行的优化措施。
无迹象显示
有大规模沽空港元
证券时报记者:近来港元汇率明显走弱,金管局几次出手以维持港元汇率稳定,有市场人士称,若港汇持续转弱,资金大举外流,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