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亏损保供
全球能源危机下,煤炭、煤电依然是中国能源电力保供的“压舱石”。去年出现大范围拉闸限电以来,主管部门强力介入出台多项措施保供稳价,但当前发电企业依然承压,煤电板块亏损严重。
中电联发布的年度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五大发电集团电力业务利润总额比上年减少1404亿元,亏损489亿元。电煤价格高位运行,是电力业务利润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叶春在当日的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8月以来,大型发电集团煤电板块整体亏损,部分集团的煤电板块亏损面达到100%。大致测算,2021年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额外增加6000亿元左右。进入2022年,电煤市场价格整体前涨后稳,持续在高位震荡。1-5月份,由于电煤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1900亿元左右。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即业内俗称的“1439”号文,允许燃煤发电机组交易电价有所上浮,但限制上浮幅度在20%以内,这一涨幅仍远低于同期煤价涨幅。叶春表示,企业经营压力持续积累。大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甚至面临大面积资金链断裂风险,陷入无钱买煤的困境,也导致电厂技改、设备检修维护等安全投入欠账较多、隐患增多,威胁电力保供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为稳定煤炭价格,发改委在今年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其中对秦皇岛下水煤(5500大卡)中长期交易价格提出了570元每吨-770元每吨的限价,并对主要产煤地区也提出了相应的限价措施。对于这一政策及相关保供稳价措施的效果,叶春在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各项政策措施效果逐渐发力,煤炭生产保持较高的水平,市场供需关系明显缓和,市场价格中枢和波动幅度都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
但相比过往,市场煤价依然居高不下。据中电联在7月8日发布的最新一期(6月30日-7月7日)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5500大卡成交价为1277元每吨,该指数反映了当期北方港样本市场现货采购真实成交水平。
叶春表示,必须承认当前的市场价格整体还是偏高,既与当前整体的供需基本面存在偏差,也远高于电力企业生产盈亏平衡点和承受能力。
对于后市走向,叶春表示,下半年,市场价格走势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煤炭供需关系,相信随着增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电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政策的全面落地,各项市场监管手段的常态化,煤炭市场将更加规范、健康运行,市场价格有望进一步向合理区间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