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陈获得一次晋升的机会,但历经谈话、公示等多重繁琐的程序后,又错失了这次机会。那一刻他明白,央企的人际关系比外企要复杂得多。项陈说:“作为普通员工,如果你没有向上走的欲望,那的确是有家的感觉。但是,一旦你想往上走,又没有人际关系支撑,你若想晋升,就会非常难。”
对于自己的选择,项陈难言后悔,不过他说,如果再给他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他依旧会选择外企为先。
项陈建议道,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优秀大学生,在国企有人脉关系是可以的,如果没有,那就先去外企锻炼,有了资历再回国企做管理层。如果想在国企从底层晋升,还是比较难的。
“稳定感”的诱惑
在项陈毕业的2000年,国企的一轮改革潮正在接近尾声,涉及数百万人的“下岗潮”对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尚在消化中。
在他进入国企时,刺激性政策开始酝酿逐步退出,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换挡,市场竞争格局也开始缓慢的变化。一个迹象是外企、民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互联网企业的异军突起也在这个十年的末尾声势渐低。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则在这十年中走上了“做大做强”的轨道——2012年至2021年底的十年时间中,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较2012年底增长了2.6倍,达到了259.3万亿元。“我们那时候刚好处于改革开放最火热的年代,大家都拼足了劲,现在毕业的‘00’后处在互联网信息包围中,家里条件也好,能安稳就行了,可能不需要闯荡了”,项陈说。
已经拿到地方国企offer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李生生,吸引了周围师弟、师妹艳羡的目光,他们急于向李生生取经,到底怎样才能顺利进入地方国企。
李生生用“定位”一词开启自己的经验分享:“我就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楚自己要什么,首先工作强度不能那么大,城市也要宜居,企业文化要人性化,地方国企是最适合我的。”
带着这种选择,7月2日,李生生来到成都报到,抵达成都的第二天,他所供职的地方国企便给他过了一次生日,并提供了员工宿舍,管吃管住,李生生直言:“这就是家的感觉没错了。”
李生生想在里面干到退休,吸引他的不止于稳定,还有可观的年终奖,以及每年10%的工资上涨幅度。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生生、项陈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