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老人都不需要见面,通过固定电话和微信联系(微信只有“大客户”才会加,还给老人家备注“仆人”),成功骗取了几百万的利润。
第二,哪些老人容易被骗?民警梳理发现,这些老人有一个普遍特征:独居老人,学历阅历不低,年龄偏大,身体并不健康。
也正是这些独居老人,才会缺乏关爱,需要关心,把骗子当成“干儿子”。
也正是这些学历、阅历不低的老人,才会掌握“快递到付”、懂得“微信联系”、舍得花钱买“高端药材”。
也正是这些年龄偏大,身体不太健康的老人,才会对明显“药效”更为相信,甚至越买越多,希望能最终获得健康。
所以民警感叹,老年人的骗局,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子女关心。子女关心了,老人才不会去别的地方寻找关爱,才不会买了大量假货后才被发觉,才不会要靠“保健品”去治愈疾病。
子女的关心关爱,才是老人家健康最好的“保健品”。
记者 李维和 通讯员 董超君
编辑 谢珂
杭州日报 诚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