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越南管工厂:高层是中国人,设备是中文,本地人对中国又恨又爱
总的来说,好的技工难找,找到了容易流失,是在越南办厂的一个大问题。配件、五金又是一个大问题,越南这两年虽然出口很多,但用的原材料、配件、设备都还是中国的,只能靠国内支援过来。比如说一个设备上的皮带,从中国过来可能二十块钱,在越南买就要两三百块,而且还可能不匹配,质量也不好。
没有疫情的时候,运货速度非常快,各个厂商都不会考虑在越南备很多备品,毕竟是成本嘛。货物今天发,过两天就到越南了。但是现在的话不行,一旦关口(东兴、凭祥)出现疫情,直接封关,一封就是封一两个月,你一两个月货过不来,很大的麻烦。要不就想办法走航空啊,成本就高至少五倍以上,要么就干等着,没辙啊,这些东西在越南本地买不到啊,没有这样的东西啊。
越南向中国出口水果这两年也特别困难。我之前拍过一个视频,滞销的火龙果被农民挨个削了皮,扔到河里喂鱼了。这还算好的,好多公路边大批的火龙果、菠萝蜜、榴莲都烂掉了,就堆在那里。
大批火龙果被扔进河里喂鱼 戴国方
所以越南人总说对中国是“既恨中国,但又不得不爱中国”。恨,说白了就是中国人抢了他们饭碗,爱呢,你脱离不了中国,在这边的东西没有一样脱离得了中国。三星也好,富士康也好,搬到越南来,高管还是以前的高管,跟国内没有什么变化的。越南人只能做到中层,高层都还是中国人,越南人永远是副的。你所有的交易、机器操作说明、交流语言,还是中文。而且大部分中干是出差到越南,在国内缴纳社保,相对来说比较放心,要走可能还得回国批准,走流程。稳定。
而且中国人,在国内已经锻炼过了,加班是常态,都会努力把事做好。越干(越南干部)呢,报告也写不严谨,称呼也不正确,一件事负责人是谁,根本搞不清楚。开会也不知道逻辑安排,你说他有问题,他说你要求太高,反正就是你怼我,我怼你,你还不能太严格,他可能直接撂挑子不干了。这些工厂想要真正的本土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在越南办厂不是成本高低(的问题),因为生产之后要出口,越南有良好的政策、税务补贴,再加上国内疫情管控啊,客户肯定想办法转移到这边来了。
跟以前的东莞一样的
现在工厂里基本人人都得过新冠了。
去年几乎一直停工,去年五月份疫情严重,开始封城、封市,那时死亡率高,看新闻南方有一家六口人全都死了,看得流眼泪,工厂里人心也很难安抚。之后所有人要打疫苗,三针,逐步放宽,到了今年二月,政府宣布放开,大家都接受啊,那么久不工作,你哪来的钱啊,你要生活啊。既然国家说死亡率控制住了,那就感染呗,工资也不会断,按8小时工资给你,完事继续上班。
越南街头 视觉中国
大家都感染了,无所谓了,赶紧上班吧,整个生产进度一下子赶上来了。
越南人对加班的接受大概是从2016年开始的。当时越南开始大兴土建,修公路、盖房子。之前说实话没有人愿意加班的,一到点就走人,问为什么,说我要回去陪老婆,我要回去看球赛。
我们中干没有加班的概念,只要你有事,到晚上1、2点钟他都会把事情做了。观念不同。他们跟我们(中国)以前很像,穷开心嘛,然后九十年代一下子都去广东打工。越南也是,慢慢地氛围变了,所有人都在做的时候,拼命加班,你不做,那好,有可能你就落下了,个个都在赚钱买车买房,然后就你是穷的。而且这两年突然大量的外资进来,你要是想发展,你就要多做事。招聘的时候也会问人,愿不愿意加班,如果你愿意就可以在这边工作,如果你不愿意加班,不好意思,就不收了。
戴国方
流水线上男女工人比例大概是3:7,我们也更喜欢女工,因为她们干活比较卖力,男的比较偷懒。年轻人嘛,下班后喜欢喝酒、聚会,AA制,不像我们中国人你请一顿,我请一顿。城里夜生活特别丰富,有一条韩国街,按摩、卡拉OK多得是。男的发了工资从来不攒钱,基本上还没到月底就用完了,靠女朋友或者老婆稍微接济一下。女工相对来说比较节约一些,有的想要多赚钱,晚上就去卡拉OK陪唱,一次50万越南盾,大概130人民币吧,一晚上最少两趟客人,比白天的工资高。男的顶多晚上再去做一个摩的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