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比亚迪定下年度销售120万辆车的目标,正符合三大老工厂的产能极限。到了6月,比亚迪将这一计划调整到150万辆,甚至认为有望“大跃进”冲击200万辆。
这不禁让投资人提心吊胆。2021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几乎翻倍,公司整体利润率也跟着打半折。比亚迪整体净利润率从2020年的3.84%下降到2021年的1.84%,2022年一季度的1.36%。
比亚迪卖车越多越亏,与其几乎包揽所有新能源车零部件的模式有关。
本以为自产自销的模式,能控制住成本,但事与愿违。比亚迪物料成本能占到整车价格68%,是合资品牌的2倍。
受此影响,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25.2%下降到2021年17.4%,2022年一季度的12.4%。对比之下,没有自己供应链的特斯拉、理想汽车毛利率逐步提升到一季度的32.9%、22.6%。
实际上,比亚迪奉行的全产业链模式,导致采购成本难以有效降低。
理想汽车在2021年年报中解释,公司毛利率之所以能够提升,是因为“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控制提升”,以及汽车产品平均售价提升。
根本原因是理想卖车更多了,拿的货多,议价能力自然强。而他的上级供应商需要将货供应给不止一家车企,需要的原料也就更多。这规模效应是比亚迪一家车企难以匹及的。
比亚迪考虑到这点,2018年开始就推动拆分零部件业务,成立弗迪系公司,对外销售零部件产品,而比亚迪向弗迪系公司采购零部件时,与会与外部同类产品竞价。
▲比亚迪拆分零部件业务,成立弗迪系公司,图片来自“财经十一人”。
但实际上,这一举措效果甚微。
去年6月,比亚迪拟分拆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至创业板上市,但至今仍未通过“考试”。
今年5月,证监会要求比亚迪半导体说明是否自身具备独立经营能力,是否存在大股东向其输送利益的情形,以及是否具备独立面向市场获取客户的能力等。
7月7日,证监会再次要求比亚迪补充问询,解释是否符合上市公司分拆规定中关于独立性的要求,并要求保荐机构及发行人律师按照逐项详细核查。
2021年,比亚迪购买比亚迪半导体的销售金额占后者总营销的63.37%,相比过去两年有所上升。
而弗迪系其他子公司并未有着手资本化的计划,因此估算其他子公司独立经营的能力会更弱。
但外部公司购买比亚迪产品意愿有所改变。6月,比亚迪副总裁廉玉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比亚迪准备给特斯拉供应电池。若比亚迪能大规模供货给特斯拉,这一现状或许能有所改变。
但若弗迪系一直未能规模化生产,比亚迪就必须要卖出更多的车,才能触及规模红利,改变增利不增收的现状。
市值泡沫,比房地产还惊人?
比亚迪的万亿市值基于现时的消息面,已透支未来成长。
从5月起,比亚迪利好消息不断,股价一直不断上涨超40%,直奔万亿市值。但实际上,特斯拉采购计划并没正式确认,股份回购计划等利好消息,均未更改比亚迪的基本面。
“智谷趋势”认为,去年比亚迪净利润只有30亿元,但如今市值已经突破一万亿,提前折现了300年的利润,甚至比房地产还要惊人。
▲比亚迪的股价走势情况。截至7月15日收盘,比亚迪市值为9845.19亿。图片源自雪球。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亚迪高股价只是针对资本市场做战略,产品可以不挣钱,盈利也可以没有,要的是概念。”
据“深途”,二级市场将比亚迪冠上“A股最强概念股”的名号,因为它涉足的每一个领域,都曾站上过风口——当年大火的电子烟,曾极度稀缺的口罩,正在风头上的电动车。
在股民圈子里,比亚迪估值是不是贵了,争议不绝于耳。
比亚迪市盈率一度超过300倍,而特斯拉还不到100倍。在过热下,包括中信在内的多家券商,6月13日将比亚迪融资折算率由60%调低为0%
事实上,比亚迪高估值具有一定脆弱性。
7月11日,比亚迪股份2.25亿股被转让给花旗银行,引发巴菲特将减持比亚迪的传闻。市场人士从转让规模猜测,这些股份可能是来自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对此,巴菲特暂未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