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追赶”新冠病毒,疫苗、抗体生产商如何应对BA.4/5?
值得一提的是,FDA在批准授权时,将不会要求公司提交针对BA.4/5的新的人体临床试验数据,而是将依赖于针对早期奥密克戎变异株BA.1的有效性研究。Marks称,这与处理流感毒株变化的方法非常相似,会有一些氨基酸差异,但预计在安全性方面不会有任何差异。“我们很乐意这样做,因为这将帮助我们走在事情的前面。”
实际上,在奥密克戎早期毒株出现时,各家疫苗研发和生产商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更适应的疫苗。莫德纳在6月22日宣布了二价(奥密克戎BA.1) COVID-19加强针候选疫苗mRNA-1273.214的新临床数据。在先前已接种疫苗和接种加强针的参与者中,接种一个月后,50μg mRNA-1273.214加强针剂量在所有参与者中引发了对奥密克戎亚型BA.4和BA.5的有效中和抗体反应,无论之前是否感染。
不过,相较于BA.1,针对BA.4/5的中和效价大约降低了3倍。基于所有的数据,莫德纳称正努力在未来几周内完成监管申报,要求将加强针疫苗的成分更新为mRNA-1273.214。
莫德纳的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Bancel还表示,准备从8月开始供应下一代二价加强针,“赶在秋季初因奥密克戎亚变体导致SARS-CoV-2感染可能上升之前。”
莫德纳方面最新的消息则是,7月11日,该公司在披露mRNA-1273.214加强针的最新临床数据之外,正式宣布推进另一种针对BA.4/5的二价候选疫苗mRNA-1273.222。莫德纳称,与目前授权的加强针相比,mRNA-1273.214二价加强针是在秋季加强针接种季之前在临床试验中对BA.4/5株显示显著更高滴度的候选疫苗。而mRNA 1273.222是基于BA.4/5株,并且正在按照FDA最近的建议进行开发。
至于辉瑞公司和BioNTech方面,此前的6月25日,两家公司公布了相关数据,评估了两种奥密克戎适应性COVID-19候选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一种是单价疫苗,另一种是二价疫苗,即由辉瑞-BioNTech COVID-19疫苗和奥密克戎BA.1的S蛋白的候选疫苗组合而成。2/3期临床试验的数据发现,与两家公司目前的COVID-19疫苗相比,两种候选奥密克戎疫苗的加强针对BA.1的免疫应答显著更高。
类似的,他们在一项对56岁及以上参与者血清进行的SARS-CoV-2活病毒中和试验中,两种奥密克戎适应性的候选疫苗都能中和BA.4和BA.5,但其中和程度低于BA.1,滴度约比BA.1低3倍。辉瑞和BioNTech称,在未来的几周内将继续收集更多关于BA.4/BA.5的研究数据。
而早在今年1月启动基于奥密克戎BA.1的COVID-19疫苗研究时,BioNTech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Ugur Sahin教授就表示,“疫苗继续能对奥密克戎引起的严重疾病提供强有力的保护。然而,新的数据表明,疫苗诱导的对感染和轻度至中度疾病的保护衰退比之前的毒株观察到的更快。”针对最新的BA.4/5, Sahin同样持谨慎态度,以评估是否需要迅速调整候选疫苗。
6月29日,辉瑞公司和BioNTech还宣布了与美国政府达成一项新的疫苗供应协议。根据协议,美国政府将获得1.05亿剂新冠疫苗(30 g、10 g、3 g),将向两家公司支付32亿美元。这其中即可能包括奥密克戎修改版的成人COVID-19疫苗,当然前提是获得FDA的授权批准。这些疫苗计划最早于2022年夏末交付,并将持续到今年第四季度。
值得一提的是,辉瑞公司和BioNTech也已对外披露,他们还在开发针对BA.4/5变异株的特异性加强针,但目前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
然而,需要考虑的一点是,如果转为针对BA.4/5变异株的疫苗,或许会推迟这些疫苗投入市场的时间。比如,辉瑞公司和BioNTech此前就提到,两家公司实际上已经开始生产奥密克戎适应性候选疫苗,以便在获得授权或批准后,迅速开始交付。
就国内来看,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BIBP-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奥密克戎变异株)、WIBP-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奥密克戎变异株)两款疫苗,以及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克尔来福-奥密克戎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均在临床试验阶段。
而智飞生物方面此前也透露,中科院微生物所与该公司正在推进该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一代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研发,预计在7月份进行临床申报。而高福等人在上述的最新文章中还提出另一种方案,接种重组蛋白疫苗ZF2001,并且将第二针与第三针的接种间隔延长到4-6个月,能使接种者对BA.4/BA.5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对更高。他们认为,这一接种策略可能有助于国内目前应对BA.5在内的突变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