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T+0突然变成T+1!多银行调整现金理财产品申赎规则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对部分银行来说一方面是要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占比压降至30%,同时,要对部分产品的投资范围、集中度和资产久期等进行整改。由于以往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投资的是永续债、非标债权长期限资产,以及部分市场流动性不够理想的产品等,对于部分银行来说,如何承接长期限的一些资产、如何减少产品竞争波动等都是难点。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正在稳步压降。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存续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316只,存续余额达到9.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89%,增速较去年同期减少41.95个百分点;2021 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金额达到67.9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的55.61%。
收益率短期内依旧存在一定压力
未整改之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备受银行理财转型青睐的主要原因就是“流动性特征”,且产品架构与货币市场基金相似,整改之后“T+1” 申赎规则又会对投资者带来哪些影响?
“还是要看投资者对资金的使用要求,可以不用纠结于‘T+0’或‘T+1’这种方式。”上述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提到,“若投资者资金投入的时间为一周左右,这两种申赎方式都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这类现金类理财产品收益都不高,长期投入无法跑赢通货膨胀率,也是无形的亏损。”
一边是不断压缩的产品规模,一边是增长的投资需求,整改结束后,投资者如何做好资金配置选择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替代品”?
周茂华建议,由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收窄,期限、集中度、流动性等方面有具体要求,同时,国内市场流动保持合理充裕,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短期仍存在一定压力。投资者需要重新平衡收益、流动性和风险,选择与自身收益、风险相匹配的产品。
正如卜振兴所言,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将会保持相对低的收益,成为存款类资产的重要替代。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产品收益与流动性必须取得平衡,高流动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是不现实的。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