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孩子上学家长凌晨排队交社保?教育均衡如何无痛实现
一则中小学招生入学通知,让山西省运城市的政务大厅人满为患。为了让孩子获得中心城区——盐湖区的一个学位,家长们想尽办法让自己符合条件:买房,迁户口,补缴医保、社保。
7月13日半夜,家长们早前已有所耳闻的“运城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通告”正式公布。这份通知把即将升入小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分成四类,条件包括是否具有盐湖区户籍、学籍,父母是否有学校服务区内固定房产、社保缴纳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该学区内无户口、无房产,或是连续缴纳社保时间不符合政策,孩子只能回到原户籍地上学。
一位盐湖区本地家长向南都记者谈到,长期以来,盐湖区吸引了大量周边县城、村镇的学生前来就读,这两年教育资源已经“明显不够用了”,最新出台的划片政策或许能缓解这一问题。
一位长期在山西教育系统任职的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运城确实存在“择校热”现象,家长择校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通过一纸通知强行划出门槛必然招致社会不满。他认为,运城要解决这一问题,需给家长留出一段接受和缓冲的时间,更为根本的是,还是要想办法解决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问题,而这或许需要十年时间。
7月17日,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门口排满家长。
随迁子女入学,家长最多需要连缴三年社保
7月13日23:40,运城市教育局和盐湖区教育局联合发布了《2022年运城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通告》,通知列出了具有盐湖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进城务工、经商等人员随迁子女,报名公办学校时所需的材料。
通知建议,具有盐湖区户籍、法定监护人在学校服务区范围内有固定房产的适龄儿童、少年,如果户籍地址与房屋坐落不一致,要尽快转移户籍,确保“房户一致”。
同时,通知将“进城务工、经商等人员随迁子女”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类是具有盐湖区学籍的学生,他们曾在这里的幼儿园或小学就读,今年升学。这类学生的父母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在学校服务区内的《居住证》及编号或房屋产权有效证件,以及父母一方的有效《劳务合同》及缴纳一年(2022年)的盐湖区辖区内社保凭证。
第二类情况是学生没有学籍,家庭在学校服务区内有固定房产,家长除提供房屋产权有效证件外,也要提交有效《劳务合同》及连续缴纳两年的盐湖区辖区内社保凭证。
第三类没有学籍、没有房产的家庭,父母需要提供《居住证》及编号,和一方的有效《劳务合同》及连续缴纳三年的盐湖区辖区内社保凭证。
家长赵梅正属于第三类情况,她告诉南都记者,上述条件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无法达到,比如小商小贩、外卖员、清洁工、建筑工人等。而且办理居住证并不容易,需要房东和租户一同去办理,“一般房东不愿意跟着跑”。
赵梅注意到,这几天,有条件的家庭已经在学校附近突击买房,给孩子迁户口,她连跑了四五天,交了一年社保,但仍不符合资格,已经打算带孩子回县城读书。
接待家长,政务大厅周六日“不打烊”
前述通知在盐湖区家长圈引起不小的轰动,面对各种困惑、质疑和不满的声音,7月16日下午,盐湖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此前的五天网上报名时间(7月15日8:00—7月19日18:00)延长,截止日期改为7月24日。
这场发布会上,在回应市民关心的“学校招生为什么要缴纳社保和办理居住证?”这一问题时,盐湖区人社局局长牛睿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当地人民政府要为随迁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而入学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监护人要有固定的住所和合法稳定的就业。合法稳定的就业体现在要有连续的社保缴纳,固定的住所体现在要在公安部门办理居住证。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在为子女入学报名时,必须提供社保缴纳凭证和办理居住证。
一时间,运城市政务大厅迎来平日数倍的人流,家长们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相约凌晨排队,拥挤的队伍几天如一日。
7月19日,当地媒体报道,随着运城市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招生工作进入高峰期,“群众办理医保、社保、不动产业务需求量激增”,7月16日,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周六日“不打烊”基础上,延长服务时间,同时要求医保、社保、不动产增设办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