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为什么说国家统一是中国文化的“铁律”?
导读· 2022.08.12
8月初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后,新一轮的台海危机正在上演。8月10日,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新闻办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这是自2000年台湾民进党陈水扁执政时期以来的首次。白皮书提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
回溯历史,本轮台海危机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的危机。两岸统一何时才能实现?台湾的前途将何去何从?本文根据IIA研究小组与郑永年教授以“中国统一问题”为主题的讨论整理而成。
两个时代的台海危机本质不同
不能混为一谈
上世纪50年代因国共两党对峙产生的台海危机与1996/1997年开始的台海危机的性质完全不同,人们不能混同起来,否则就会犯大错误。50年代的台海危机是国共两党之争。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建立不久,国民党政权则退守台湾,属于内战的延续。从国民党掌权于台湾到台湾李登辉时代走向民主化道路之前,蒋介石及其继任者均以“反攻大陆,统一全中国”为目标。尽管国共双方对建设怎样的中国有分歧,但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都认同一个中国。而1997年以后的台海危机则开启了所谓台湾独立的进程。因此,不能把两种不同的危机混为一谈。很多年里,无论是台独势力还是支持台湾的西方力量都在混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东西,即把国家统一问题和所谓的“民主化”问题等同起来。
本轮台海危机的产生实际上是1996/1997年台海危机的延续。从西方和台独力量的宣传攻势看,他们是把台湾问题渲染成所谓的“民主”和“专制”之争,如G7发布的所谓公开声明,就是把佩洛西窜台行为描述成“民主抵抗专制”的故事。中国必须破除“民主”和“专制”的对立叙事,明确指出这是西方有意混淆,台湾问题绝非“民主”和“专制”的对立问题,而是国家统一问题,两者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
现代级驱逐舰发射 SS-N-22日炙反舰导弹(资料图)图源:凤凰资讯
中国要捍卫的是对台湾的主权,在国家统一的大方针下,台湾人民可以保留自己的治理方式。如中国大陆对待香港一样,采用什么治理制度中央都予以尊重。但是,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对大陆来说绝对不能是一种安全威胁,或者成为反大陆的基地。中国当前面临的是国家统一问题,而不是台湾的政体问题。民主不是统一的前提,蒋介石也曾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经验地看,在国际范围内,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所有的“主义”都不那么相关,唯独“统一主义”是相关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种“主义”便能完成国家统一的事例,国家的统一问题根本不是由某“主义”来决定的。
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使命和“铁律”
为什么统一对中国来说那么重要?数千年来,统一和谁执政没有关联,或者说,谁执政都想维持统一,即使在分裂的时候,也想统一国家。近代以来,统一和党派没有关联,不管哪一个党派,都想统一国家。很显然,国家统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更是14亿人的使命和意志,或者说,在统一问题上,执政党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民族的意志。
为什么对中国来说,国家的统一成为了历史发展的“铁律“?这更需要人们从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来透视,因为从这个角度看,国家统一是中国文化延续和发展的使然,也是中国文化的使命。
就本质而言,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合”,而西方文化的本质则是“分”。中西方的这种分野是有其结构性因素的。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产生过西方式的“封建”。
西方文化的本质是“分”。西方自罗马帝国解体后一直处于分的状态,表现为统一政权的瓦解以及“自行”的封建化。这种封建化表现为社会的“自发性”。西方封建时代结束后,以欧洲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为标志,即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签订之后,西方才逐渐发展出“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此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