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十答缺芯潮:几十块的芯片,如何卡住全球汽车产业的喉咙?
价格方面来看,汽车芯片的价格是在上涨的。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汽车芯片都有一定幅度的涨幅。但由于汽车芯片的成本占车辆总价的比例较低(单车大概在300美金左右),从目前来看,涨价的问题对于汽车终端价格涨幅影响较小。
这里指的注意的是,未来汽车芯片的涨幅可能会有一些变化。英特尔CEO帕特里克·格尔辛格(Pat Gelsinger)此前发表过一个主题演讲,提出了一个相关的预测:到2030年,芯片将占高端汽车物料成本(Bill of Material BOM)的20%以上,比2019年的4%增长5倍,2025年将占12%,那么其价值占比提高的过程会持续发生,后续芯片涨价很可能将直接带动汽车价格的上涨。
Q5: 全球汽车芯片的长期短缺局面是否可能正在接近得到解决,这波缺芯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其实,目前汽车芯片的供应正在有所好转,在6月已经有迹象。根据外媒报道,6月初,欧洲的芯片供应好转,这主要反映在戴姆勒卡车( Karin RaDStrom)、奔驰(Joerg Burzer)、宝马和大众对于芯片的供应表态,缺芯情况有所好转。
另外,根据S&P I H S的指数跟踪情况来看(根据商品价格和供应指标、使用从 S&P 全球制造业 PMI 调查中收集的回复、跟踪20个以上项目的价格压力和供应短缺等因素综合得出)半导体短缺的情况6月中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进一步缓解的迹象。
从6月和7月的中国汽车销量来看,汽车芯片确实在好转,我们看到2022年6月份的销量回到了190万+,7月份回到了180万+,和同期相比都实现了正增长。
Q6: 在思考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回顾全球汽车芯片龙头企业的成长历程。目前全球汽车芯片的发展格局是如何的?
虽然汽车芯片细分的类型比较多,但大部分汽车制造商会把主要的芯片业务交给头部的芯片制造商来加工。因此,从市场维度看,欧洲、美国和日本的汽车芯片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且头部集中度高。国内的领先企业数量很少。
头部厂家集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过去汽车产业的发展,强调可靠性和供应链的配合,尤其是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博世等欧洲芯片制造商,这些企业主要依托于汽车芯片和工业芯片这两个品类的协同效应来获取竞争优势,在工业和汽车领域实力强劲。
这几家厂商基于汽车芯片和工业芯片的协调,迅速跻身头部前列,取得了长期的订单和稳定性的销售,使得这几家芯片公司的汽车芯片业务占到了总芯片业务40%的左右。
第二,汽车芯片的下线使用,需要通过车规AECQ验证。而英飞凌等头部芯片制造商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符合AECQ的制造流程,使其不断的在扩大和占据市场份额。
来源:欧洲半导体报告,2020年汽车和工业芯片营收的排名统计,全球Top5汽车半导体供应商为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
Q7:目前,汽车芯片迎来了一波投资热潮,芯片“国产替代化”找到了最好的时机,诸多新能源造车也纷纷进入芯片市场。国产汽车芯片的基础研究技术进展如何?
目前,我国汽车芯片自主产业规模小,仅占全球的5%以内,自研率较低。
但是,国产汽车芯片在支撑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市场需求量也很大。根据NE研究院的数据,在功率器件方面,中国汽车市场,除去29万多的低压MOS管,有201万使用中高压功率模块的车型。而这里离不开国产汽车芯片的支持。
中国的动力半导体模块的国产率推进的速度很快,目前已经将近过半,其中:
比亚迪 39.3万,同比+209.20%,市占率19.50%
斯达 34.2 万,同比+156.60%,市占率16.90%
中车时代 22.6万,同比+500%,市占率11.20%
我们国家预计在2025年往国产芯片市场占比15%-20%的方向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