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不是一城,胜似一城。
日前,《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到2025年,广州、佛山全域同城化实现新跨越,GDP总量达到5万亿元左右,实现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全域1小时通达。
这意味着,全国首个5万亿级“同城化”都市圈呼之欲出。
广佛之后,谁是下一个?
01谁是最强同城CP?
在中国,“双城记”与“同城化”,堪称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
广深、成渝、杭甬、济青、福厦……这些“双子星”城市,通过强强联合、比翼齐飞,合力打造区域经济新高地。
与此同时,广佛、沪苏、深莞、武鄂、宁镇扬、西咸、长株潭、郑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产业相融,将这些城市迅速连成一体,成为都市圈时代的前沿探索者。
在这些城市CP中,广佛是起步最早、发布最快、融合程度最高的一个。
且不说广佛两城中心城区相距仅有20多公里,从佛山禅城到广州珠江新城的跨城通勤距离,甚至比广州本市的南沙或知识城还要近上一半。
更不用说,早在2010年,广州与佛山就开通了全国首条“跨市”地铁,如今两城之间已有3条地铁贯通,未来更是规划了18条线路。
与之对比,上海与苏州昆山的跨市地铁直到2013年才正式开通,而武汉到鄂州的地铁是2021年。
至于北京到北三县燕郊的地铁、深圳到惠州东莞的跨城地铁更是要等到2025年之后。(参阅《扩容!中国最大的“跨市”地铁群来了》)
更关键的是,在广佛之间,每天都有170多万人跨城通勤,远超深莞、沪苏等地。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广佛两市间日均出行量174 万人次,高于深莞20%(128 万人次)、深惠(约为50万人次)、珠中7%(45 万人次)。
这一数据也高于上海与周边地区的跨城出行量。
根据《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上海与苏州、嘉兴、无锡、南通等市总通勤总人数达7.6万人,远低于广佛两城之间的33.3万人。
与这些数据相比,一个更直观的依据是,即使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广佛也没关上跨城通勤的大门。
所以,广佛不只是一个都市圈,更像是一个市。
02广佛为何不合并?
同城化程度如此之高,广佛为何不合并为一个城市?
近年来,在合肥、成都、西安、济南、长春借助合并周边地市完成大扩容之后,深圳合并东莞惠州、武汉合并鄂州、西安合并咸阳、汕揭潮重新“合体”的呼声不绝于耳。
然而,城市合并牵一发而动全身。
弱省会固然能借助外延式扩张迅速做大,强省会一旦再行合并之事,难免引发“一城独大”的风险。
所以,近年来,对于城市扩张,无论是外延式的合并,还是内涵式的撤县设区等,官方态度都已悄然转向。
今年6月通过的顶层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确保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同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需要相适应。
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
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的撤县设区、城市扩容暂时搁浅。(参阅《瘦身!超大特大城市,不能扩张了?》)
显然,城市合并的窗口期稍瞬即逝。深莞惠合并为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前两年甚嚣尘上的深圳直辖的可能性更是无限接近于0。
相比而言,广佛本来就没有合并的舆论动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合并之说更是无从谈起。
在城市合并浪潮戛然而止之际,都市圈模式粉墨登场。作为都市圈集大成者的同城化,则成了探索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