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隐匿47亿收入,医托也能月入6万:起底“黑医美”暴利
对此,《新京报》也曾报道称,在小红书里,大量的“医美体验种草帖”都是由医美机构通过营销团队雇佣写手完成,一条假种草帖,只需花费5元。
只在公司待了一年就了解了不少内幕情况后,白小强决定辞职退出这个行业。“有一次,一个女孩通过我介绍去机构做完手术,她还专门发贴感谢了我。但我看到了之后非常难受,她这不是被我卖了还帮我数钱吗?我有个同事做得我觉得更过分。有一位接受了介绍做医美失败的客户,来寻求修复方法,结果她被同一个人再次介绍到了另外一家三非机构。也就是说,这个人被我们‘二次收割’了,而且做修复手术价格还更贵。”
“我良心上过不去。”白小强无奈地说。
图/视觉中国
医美机构上市难,暴利都被“三非”赚了?
在千和医美隐匿收入47亿的新闻曝出后,市场更关注医美行业的盈利问题。
上市的“医美三巨头”中,2021年华熙生物营收为49.49亿元,昊海生科营收为17.66亿元,爱美客营收14.48亿元。但事实上,这三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的是上游端医美原料供应链业务。对此,也有财经人士质疑称,往往一个行业上游端是最赚钱的,但到了医美行业,却显得如此不同。一家中游直接面向C端的医美机构,隐匿收入便碾压了大多数上游的上市巨头。
而同时,千和医美的隐匿收入,也超过了一些准备上市的连锁医美机构。2022年4月,明星刘涛代言的美容连锁品牌美丽田园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美容院第一股”。根据招股书,2021年美丽田园收入为17.8亿元,净利润2.08亿元,拥有超7万会员,活跃会员平均消费约超过2万元。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伊美尔,在2021年营收只有8.11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也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做医美,营销和获客成本很吃利润。“大概40%-50%都是市场费用,获客成本通常在5000-7000元左右。”柠悦医美创始人靳鹏曾向媒体称。
师俊莉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两年前她跟业内同行交流,获得过业内的共同认知是,只有1/3的民营医美机构是赚钱的,有1/3是不赚不亏,另外1/3则是处于亏损状态。而近两年,“因为疫情影响的原因,有很多民营医美机构都已在生死边缘挣扎”。
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0年国内正规医美服务市场中,民营机构市场份额约占82%,公立机构仅占18%。在大众认知里,医美属于“暴利”行业,但实际上,业内获取“暴利”的,往往是那些医院医生设备材料成本低、获客途径隐秘、漫天要价的“黑医美”机构。
“绝大多数黑医美机构太过隐蔽,而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确实很难被发现,这给监管造成困难。”师俊莉说。
图/视觉中国
令人欣喜的是,医美行业已渐渐进入“强监管”时代。新氧方面相关负责人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进入2021年,国家大力整治医美产业、打击非法医美,这有助于医美行业“良币驱逐劣币”。
据了解,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联合8部门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再次重拳整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等各类医美广告乱象。
与此同时,白小强称,第三方医美平台的诞生也帮消费者过滤了很多“黑机构”。上述新氧相关负责人称,平台的审核范围覆盖了机构、医生的资质认证、商品信息、社区内容等,贯穿了求美者从决策到消费的全部流程。据新氧数据颜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新氧累计已拦截涉嫌违规违法医美商品1931931例、机构20015次、违规或超范围执业医生44274人次。
在此背景下,业界也传出了医美类企业IPO审查收紧,上市门槛大幅提高的声音。
据《财经天下》周刊粗略统计,近年已有多家医美公司上市未果。
冲击“美容院第一股”的美丽田园,公司纠纷不断,近三年内退赔款总额超过5000万元。而港交所最新信息显示,其上市状态尚在“处理中”。
伊美尔招股书显示,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也曾多次被处罚,原因主要包括违法发布医疗广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使用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等。据查,伊美尔招股书已于2022年2月“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