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团经营风险显现:经销商长期炒作下,茅台难以回归消费品特性
在这条热闹的产业链里,有人抢茅台赚取差价,有人出租电商平台账号倒买倒卖,有人兜售抢单的外挂工具。为了能最大效率蹲点,他们还建立微信群,发布撸茅口令——9点30分苏宁易购,10点京东预约,11点网易严选,晚上8点天猫超市——“工作群”的微信机器人会准点提醒群友“开抢”。
但即使如此,撸茅大群中真正能撸到的群友并不多,因为电商平台每日释放的销售额度——以天猫为例,每天投放几百瓶茅台酒(包括普飞、低度和生肖酒)——永远是“秒空”状态。每年第四季度至春节,头部电商会拿出高出其他月份数倍的投放量,“甚至达到万瓶规模”,但这种加量供应一样会被秒杀。
但这万瓶茅台,总归会有很大比例落在各地“撸茅”大军的手中。跟炒鞋一样,“撸茅”也有一套自发形成的交易生态——行情每天会基于各种各样的茅台交易的报价更新。部分投机者会通过同城线下交易或者闲鱼转手将“撸”到的茅台高价卖掉。
茅台集团的最大经营风险,恰恰在于普飞这个硬通货是支撑公司营收贡献的最大单品。长期价格“炒作”导致低开瓶率,进一步就会影响市场动销率,渠道库存压力注定会随之增长。
在去冬今春的白酒销售旺季,茅台一口气发布了市场指导价分别在4499元的高端新品珍品茅台酒、2499元的5款虎年生肖酒,以及1188元的“茅台1935”。今年5月,茅台又发布了100ml、售价399元的飞天茅台“迷你版”,仅在线上发售。不过,在线下零售渠道,这些新品无一例外迅速遭遇不同程度的市场涨价。至于迷你版飞天茅台,每天9点一到,点开i茅台的申购页面,基本只能刷出“当前地址附近无可售门店”的字样。
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