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疫苗卫生经济学专家曾做过粗算,如果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仅这一款疫苗要花的钱,可能比既往所有免疫规划疫苗花钱的总和还要多。
2022 年,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心任溢男等于《现代预防医学》上发表研究指出,接种HPV疫苗花费更高,但健康获益更多。接种 HPV 疫苗比不接种更经济;九价疫苗获得的健康益处虽然最多,但是相较于二价和四价疫苗却不够经济。
因此,神化九价疫苗,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对实现预防、消除宫颈癌的整体目标都不是一件好事。
而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宫颈癌负担来说,不管是低价苗还是高价苗,尽快接种,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岌岌可危的二价市场?
在已有媒体报道上,九价HPV疫苗无论在保护效力还是在市场表现上,几乎都处于垄断地位。
将时间线拉回到2018年,默沙东的九价HPV疫苗获批在中国上市之初,将适用人群定在了16岁至26岁。而此前,九价HPV疫苗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多个国家或地区适用的接种年龄范围是9至45岁。
或许是考虑到九价HPV疫苗在人群中的急迫需求,该疫苗在中国上市前并未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而是依据境外临床研究数据,只用了短短9天获批。
监管部门并未将适应人群的口子放得太开。《报告》指出,“鉴于目前本品境外临床数据中,东亚裔人群(尤其中国人群)低年龄组证据尚不足,加之我国女性性生活较西方国家偏晚,兼顾卫生经济学等诸多因素,暂定16至26岁女性为本品适用接种人群,待申请人提交国内临床试验数据,充分证明本品在低年龄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再对说明书进行更新。”
从产业端来说,疫苗企业为了扩大市场规模,本身就有很强的驱动力推动“扩龄”。惠及更多女性健康的表面逻辑背后,是教育大众认知、开拓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一位免疫领域专家指出,任何疫苗要变更适应人群范围,都需要向本土监管部门更新对应的临床试验数据,所以此次扩龄并不能理解为中国此前监管过严或过于保守,而是因为药监部门必须基于生产商提供的科学数据做出监管决策。
一项技术政策调整,给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也放大了种者们对供给的焦虑。
自上市以来,九价HPV疫苗的炙手可热的程度几乎不亚于茅台,是不少城市女性最趋之若鹜却求之不得的“奢侈品”。
乔友林接受央视网采访时表示,18年国家药监局在9天之内有条件批准了九价HPV疫苗上市,让疫苗厂商措手不及,甚至没有安排上生产计划,为了满足中国大陆的需要,甚至需要把其他国家的配额减低以保证中国的供应,却还是不够。但是这时“市场上已经累积了10年的消费需求。老百姓都想打九价,九价就奇缺。”
如果说当年的情况是“措手不及”,那为何时至今日九价疫苗仍然奇缺?
2022年6月,默沙东中国总裁田安娜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曾回应,默沙东已经在逐年提高HPV疫苗对中国的供应,“2021年供应量较2020年增加了58%,今年也会进一步增加。2022年第一季度,九价HPV疫苗的批签发量同比去年增长近280%。”
一位免疫领域专家认为,即便是在默沙东承诺提高对中国供给的情况下,未来5~10年,九价HPV疫苗的供给也不会比现在多太多,供不应求的情况可能很难得到改善。
降价,对于动辄几千元的九价HPV疫苗来说,可以说是民心所向。八点健闻注意到,目前国内沃森生物(上海泽润)、万泰生物、上海博唯、康乐卫士、瑞科生物的HPV九价疫苗均已进入临床三期阶段。
医疗政策研究者仲崇明表示,扩龄作为一个技术政策,市场也会有所反应,疫苗生产企业有望进一步进行竞争,实现量升价降,有利于国产替代。
但是国产疫苗究竟何时才能上市,在上述企业对外发布的公开信息中,最早且有明确时间表的企业是瑞科生物。在瑞科生物8月25日发布的中报业绩中,计划于2025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REC603的上市申请。
有言论称,九价HPV疫苗扩龄会对国产二价HPV疫苗市场产生冲击。但从本质上看,这极有可能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