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印度的就业形势也不乐观。根据印度定期劳动力调查(PLFS),2021年第四季度的失业率达到8.7%。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2022年的数据显示,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该国达到法定工作年龄的9亿人口中,有一半的人不愿意积极求职。
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印度的总贫困人口达到9.7%。这意味着,该国有1.34亿人,每天的生活费还不到2美元(约合12.8元人民币)。
肾源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巨大鸿沟,最终就由这些穷人的身体来填补。
02
“红市”交易
在法律和经济学层面,市场分为黑、白、灰三种颜色。而器官黑市,因其血腥和残忍,也被称为“红市”。
在正常流程中,移植手术所用的器官一般来自活体捐献者或已故的器官捐献者。根据印度2018年的《人体器官移植法》(修正案),患者可以从“近亲”或脑死亡患者身上获得肾脏。
8月27日,德里55岁的克里希纳(Krishna)在外出散步时头部受了重伤,导致脑干死亡,不幸去世。在女婿基山(Kishan)的劝说下,全家同意将克里希纳的肝脏、心脏和两颗肾脏捐献出去。克里希纳的这些器官,后来让四个人得以重获新生。
器官捐献是一种无私行为(《人体器官交易实录》剧照)
但这样的例子并不多。
根据2013年发表在《印度麻醉杂志》上的数据,在收治克里希纳的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AIIMS)创伤中心,5年内被宣布脑死亡的205名病人中,只有10人捐出了器官。
在印度,每年大概有20万人需要进行肾移植,但只有约3%的人能够获得匹配的肾源。同时,治疗费用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非政府组织莫汉基金会(Mohan Foundation)的苏尼尔·施罗夫(Sunil Shroff)表示:“在这20万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的人中,只有7000人能够付得起这笔费用。”
如果把目光望向全球市场,肾脏短缺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根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的数据,肾源的平均等待时间是3.6年;在加拿大,肾源的平均等待时间是4年,久的甚至长达7年。
供不应求,是“红市”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金融诚信组织(GFI)2017年估计,用于移植手术的心、肺、肝等器官,有10%是通过走私的途径获得的。其中,最主要的器官就是肾脏。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万个——即每小时超过一个——肾在“红市”上交易。
当地人说,这座位于印度加尔各答的建筑曾经是印度黑市骨骼交易的中心(图源:npr)
这些非法猎取的器官,捐赠者主要就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如果把器官的贩运看作一条完整的供应链,那么这条链条的两端,分别就是穷人和富人。
《人体交易》的作者斯科特·卡尼在书里写道:“人体交易无可避免有其令人厌恶的社会副作用,亦即社会阶层高的人可以取得阶层低的人的人体部位,从来不是反过来的。”
在2011年土耳其警方破获的一起国际器官盗窃案中,53岁的移植外科医生优素福·松梅兹(Yusuf Sonmez)及其同伙,就曾将中亚和欧洲的穷人引诱到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摘下他们的器官后,再以高达1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加拿大、德国、以色列和波兰的患者。
03
人有多值钱?
人类常常自诩生命无价。但当人体被分解为肾脏、心脏、肝脏等一个个商品后,究竟能值多少钱?
斯科特·卡尼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体重接近90公斤,身高1米89,两个肾脏功能正常,心跳稳定——在这个所谓的“红市”中,大概能值25万美元。
但如果算上眼角膜、肺等器官,这笔数目实际上要更高。据2018年的一篇报道,从眼角膜、肺、心脏,到肝和肾,估价分别为3万、15万、13万、9.8万和6.2万美元。也就是说,一副健康的人体,靠这些器官能卖47万美元(约合324.3万元人民币)。
人们的眼角膜、肺、心脏,到肝和肾都标好了价格(图源:acamstoday)
作为参考,印度2020年的人均国民净收入约为13.5万卢比(约合11679元人民币)。按这个水平计算,一个人满打满算工作80年的收入也不及47万美元的1/3。更何况,那些真正被逼到“卖肾”的人,薪资还远远不及平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