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最惨成绩单相继出炉,保交付成重点,信心恢复或待明年6月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郭菲菲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2018年的万科秋季内部例会上,公司董事会主席郁亮首次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地产行业烈火烹油,许家印实控的恒大销售额一度高达5513亿元,缩表降规模的漫漫长夜远未降临。
一语成谶。四年后,“活下去”已然成为房地产行业眼下最为真实的写照甚至目标。
“目前中南最大的成绩就是能活下来,能抗风险、能防风险,把经营生产正常化。”在2022年的中期业绩会上,60岁的公司董事长陈锦石表态称。四个月前,继郁亮之后,他刚刚为公司业绩公开道歉,“公司开了34年,首次亏损”。
这家从建筑包工队起家的江苏房企,一路干到了TOP 20强队列,2021年销售额达到1973亿元,陈锦石身家一度超过70亿元。但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却直线下滑至可怜的330亿元,净亏损达33.8亿元。为了努力维系公开债务的按时偿还,中南被迫卖出了14个项目股权。
黯然走下楼台的中南建设,只是行业整体暗淡失色的一个典型缩影,这直接体现在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之中。
国金证券研报统计称,64家样本房企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1.5%,这是自2017年来首次为负,归母净利润降幅高达47%,这一降幅已与去年全年相当。TOP 30强房企中,仅有广州市属国企越秀地产一家的销售额维持正增长(+3.2%)。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融创、世茂、奥园、佳兆业等多家债务违约房企,财报至今难产。若算上这些房企,上述统计数据恐怕更为难看。细究这些略显枯燥的数据,既能从中看到公司过往高杠杆激进扩张的代价几何,也能观察到行业整体对于未来前景的迷惘。
量价齐跌,市场恢复或待明年6月
房企立身根本是盖房卖房,但眼下市场下行,房企降价也鲜有人买单。他们正疲于应对一场现金流保卫战。
纵向对比售价涨跌幅来看,“三四线之王”的碧桂园楼盘单价,从2021年上半年的7994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458元;聚焦一二线的龙湖,则从17272元降至16549元;艰难还债的雅居乐则直接从15539元降至12848元;暴雷的阳光城从15067元降至14332元……
尽管房企们释放了最大的降价诚意,但购房者并不买单,销售业绩因此惨遭腰斩。
克而瑞统计称,2022年上半年,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额为34706亿元,同比降幅50.3%。即使阵营最为稳固的30强房企,销售也大幅跳水,整体同比降幅达42.64%。其中,世茂、中南的降幅皆超70%。
原本竞相轻松跨越的千亿门槛,如今变得高不可攀。2021年销售额达1000亿元以上的房企达到43家,即便按照最乐观的预计,今年也有约20家房企将掉出千亿俱乐部,这其中包括恒大、中南、阳光城、中梁、雅居乐等知名房企。
对此,光大证券近期一份研报解释称,融资端对房企融资较为谨慎,资金供给收缩,地方政府再次紧缩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流动压力下,房企开始打折促销加快回款,但这导致购房者对保交付预期进一步降低,形成了“越降价购买意愿越低”的情形,最终量价齐跌。
“部分城市的贷款风波遏制了行业信心恢复、延缓了销售复苏,潜在购房群体的购房意愿再次受到冲击,销售端无法获得持续的资金流入,行业由此进入负循环。”这份研报总结称。
如今,销售拐点到了吗?市场何时真正复苏?对此,多位房企掌舵者的共识是,目前行业短期内已处于市场底部,但至于何时恢复,莫衷一是,长期则保持乐观。
比如,陈锦石的女儿、中南总经理陈昱含诉苦称,在“救行业、不救企业,救项目、不救企业”的导向下,企业获得的有效支持还不够。比如增量融资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很难落地,要以牺牲更多的资产或者流动性来实现“饮鸩止渴式”的融资。
对于市场前景,绿城董事会主席张亚东预计,承压筑底的态势将持续到年底。
碧桂园总裁莫斌则判断,市场下行已经进入底部盘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但不会那么快,明年6月份市场应该恢复到健康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