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求房企“砸锅卖铁保交付”,72个停工楼盘需实质性复工
何雄指出,要坚决扛稳“保交楼、稳民生”政治责任,抓住当前政策机遇期,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打好打赢“保交楼”攻坚战,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纾困基金加速推进
在此之前,为化解停工烂尾楼问题,郑州市探索确立了“统贷统还、政府回购、项目并购、破产重组”及设立地产纾困基金等问题楼盘攻坚化解“4+1”模式。在这场烂尾楼攻坚行动中,加快推进纾困基金落地工作是重中之重。
郑州地产纾困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多层级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重点通过引导鼓励央企、省市国企、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参与盘活市域内存量房地产项目。
9月8日消息显示,除了首个落地的建业写字楼项目,又有金水区锦艺金水湾、管城区永威滟澜庭、中原区永威西郡等3个支持项目落地,涉及资金金额超10亿元。目前,基金相关协议已签订,近期项目将全面复工,相关资金将根据工程进度支付。
按官方口径,郑州市纾困基金工作专班组建了项目库,初步确定了永威西郡、富田九鼎公馆等8个项目作为首批意向项目,预计投资43亿元,纾困基金专班将加快工作进度,确保9月底前投放不低于50亿,10月中旬前全部放款到位。
对全国层面的“保交楼专项借款”,郑州要求市问题楼盘专班、地产集团抓紧与住建部、国开行对接,首批50亿元专项借款尽快发放,金融机构配套融资同步跟进,加强资金监管,新老划断、封闭运行、审计跟进,确保专款专用,快速复工。
此外,郑州还要加大人才公寓回购力度。郑州市住房保障局、地产集团要在8月底已完成第一批2万套的基础上,10月底前完成第二批3万套,12月底前完成第三批5万套,确保完成全年10万套的人才公寓回购任务,为销售困难的现房、准现房项目纾困。
同时,尽快清偿政府欠款,郑州市财政局要抓紧与郑州银行、中原银行对接,尽快确定平台公司承接50亿元专项贷款,各有关县(市)区要抓紧对接,确保对建业、康桥、正商等5家头部房企已经确认的53亿元政府欠款于9月9日之前发放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从七月份出现业主停贷事件至今,各地关于保交楼的政策不断祭出,不过市场仍感觉推进力度较为缓慢,这背后的核心问题依然是“资金来源”。
对出险企业来说,当下各个融资渠道已极为有限,找钱难上加难。有出险房企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痛点是,没有正向现金流入,销售起不来、公开融资不可能、预售金同样严管,已经不是资金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去哪里找钱的问题。
地方政府层面,对出险房企大规模“输血”同样存在压力与风险,市场化法制化是纾困的基本底线。如果想扩大纾困范围,必须引入社会资本做大基金规模,但社会资本介入的前提是项目风控安全和收益空间,但目前很多停工项目都达不到。
金融机构层面,西政资本认为,国央企类金融机构对与流动性紧张房企的接触,以及随后处理潜在损失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房地产本身的下行风险,是金融机构不愿出手的直接原因,目前大多房企都面临“销融双杀”的压力,不管是境内外债券市场,还是银行、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投资热情都降到了历史冰点。
目前来看,在错综复杂的行业环境下,地方对停工盘秉持分门别类处理的办法。如果存在预售资金挪用问题,千方百计追回资金是首要;如果要申请纾困资金,项目自身能实现平衡是根本,还可协助申请剩余货值抵押融资,推动项目复工。
纾困基金、专项债的救助坚持遵循市场化原则,而那些已资不抵债的停工、烂尾项目,或者剩余货值无法覆盖新增投入及存量债务本息的项目,地方纾困基金及保交楼专项借款都很难惠及。没有救助价值的项目或项目公司,将加速按破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