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还贷遇难题:银行上演长时间“系统升级”,线下渠道排到两月后
算账
为何要提前还清房贷,在邴争看来,有钱当然要还了,现在也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把钱放在那干嘛呢?
北京的舒女士告诉记者,她选择提前还房贷是“因为没有好的理财渠道,基金、股票都赔钱,存款利息跑不赢贷款,所以还钱就是赚钱。”
四川的西女士在2020年底办理的住房按揭贷款,年化利率6.13%。她认为这个利率有点高,两年以来,已经两次提前还贷,目前房贷本金仅剩10万左右,月供压力大大减轻。
2020年底,当时30岁的潘阳在北京购买了她的首套住房。她在北京一家企业做文员工作,年薪税后30万左右,看了几个月的房子,在父母的资助下,终于“上车”。当年的市场比如今热闹,银行还受到房地产集中度的限制,银行的批贷额度也没有现在充足。2021年1月,她的房贷终于批了下来。当时贷款执行的房贷年化利率是LPR+55个基点(BP),按照当时的LPR报价(4.65%)加点后是5.2%。
现在5年期以上的LPR是4.3%,北京地区加点幅度未变,依然加55个基点,因此现在北京新发放的首套住房按揭贷款4.85%,比她的贷款利率低了35个基点。
虽然北京首套房利率进入“4时代”,但有的已购房者不是立马能享受到政策优惠。潘阳就是这样的购房者,她的贷款利率可能会下调到4.85%左右,但现在还没到调整时点,贷款利率一年调整一次,她的贷款利率要到2023年1月1日才会根据其时的LPR调整。
除了房贷利率下调之外,潘阳也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基金已经亏了30%!”潘阳说,现在她持仓的基金和股票都是亏损状态,现在存的钱主要是买银行理财,但利率一直在下行。目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约在4%左右,存款产品的收益率更低了,在3%左右,很不合适。
虽然这两年工资待遇没有下降,但是也没有加薪,潘阳之前会每年留出旅行的“小金库”,现在除了日常花销,支出大头就是还房贷,她觉得同样的钱存在银行获得的收益还不如去还房贷,提前还一部分商贷,她的月供压力也会小很多。
潘阳在北方老家的一位阿姨自己做小生意,最近阿姨借到一笔价格比较低的经营贷,用这笔钱还了之前的商业按揭贷款。她看到阿姨的经历也有些心动,因为最近她也频繁接到介绍贷款的电话,利率在3.85%左右,有的银行甚至宣传最优质客户最低到2.88%左右。
有一家银行给她批了30万的消费贷,年化利率3.85%,但是她迟迟没有提款。她考虑到监管严禁经营贷或者消费贷流入楼市,另外经营贷或消费贷的期限都比较短,对流动资金要求很高,而她只有工资收入,万一被查,银行抽贷,她无法应对,现在还是没有行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告诉经济观察报,提前还贷的心理和目的有几种:其一是购房者为了节约利息开支。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利息的支出成本高,购房者显然也会有压力。提前还贷其实就是希望减少利息支出、减少生活压力。
第二种可能是部分购房者会去对比各类利息的差异。今年全国出现了降息、房贷利率下限下调等操作,各地新购房的房贷利率总体是下行的。单纯从这个角度看,存量贷款的还款人会认为目前的利息太高,会有不划算的感受。
以合肥为例,2021年10月当地房贷利率政策为当时的LPR+123BP,而目前政策已经变为LPR减去20BP,而且今年以来LPR已经降低了35BP,利差非常明显。
第三则是各类投资理财机会的减少,使得提前还贷也变成一种比较好的“理财”方式。如果房贷利率在5%左右,那么按目前一些金融理财的收益率看,此类资金与其投入理财市场,还不如偿还贷款,这也是一种很微妙的理财。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选择提前还房贷与近年来房贷利率不断下行有关,提前还款有助于减少房贷利息支出;另外,近年来特殊的全球环境下,相较于早前房贷利率,目前金融产品收益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缺乏“优质资产”。
银行“急了”?
就在去年此时,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因受额度影响,北京、上海等地不少购房者还在苦等银行放款;而今年以来,提前还房贷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部分区域的银行客户想提前还房贷还需要排队,剧情上演“大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