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超500亿港元,万科物业首日破发,郁亮回忆万科B股7年股价煎熬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郭菲菲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2018年末,在集团内部沟通会上谈及地产转型时,万科董事长郁亮曾感慨称,当我们做物业、物流的时候,发现每平米赚的钱都是以几毛、几分为单位时,大家便觉得无从下手,“让赚大钱的人去赚小钱,难度太大”。
话音刚落,一年多以后,“三道红线”等一系列楼市调控收紧下,行业形势急转直下,将物业这一“赚小钱”的业务分拆上市,趁着高估值实现股权融资,一度成为拯救地产主业的救命稻草。
尽管这已经是港股今年最大规模的IPO,尽管行业债务危机未波及万科,但现在,郁亮也不得不精打细算起来,最终下决心将物业板块赴港上市,却已错过物业股高估值的风口。
9月29日,万科集团持股超6成的物业板块“万物云”正式登陆港交所,备受市场关注的估值也水落石出。
此次万物云IPO每股发售价格原定区间为47.1港元-52.7港元,拟全球发售1.167亿股。最终发售价格低于市场预期,仅为每股49.35港元,募集资金约57.59亿港元。
但恰逢香港恒生指数及物业股估值低谷期,从招股结果来看,投资者信心并不乐观。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国际配售1.05亿股,获得3.3倍超额认购,面向散户的香港市场配售1167万股则认购不足,仅录得0.82倍认购。
首日开盘,万物云即遭破发。截止中午收盘,股价下跌4.76%至每股47港元,市盈率(TTM)约26.24倍,公司估值为548亿港元。这一市值高于碧桂园服务(约420亿港元),仅次于华润万象生活(约680亿港元)。
申港证券统计称,2021年末,物业服务板块市盈率(TTM)为19.81倍。对比来看,资本市场已对万物云的估值有所调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撰文称,当前市况较差上市貌似有些不划算,但在目前看不到行业转暖时限,而万科又存在流动性压力的情况之下,上市至少有助于改善万物云的资金基本面和化解万科的流动性压力,总体上利大于弊。
“感谢选择万物云的投资者,时间会证明万物云的价值。”在上市仪式上,郁亮表示。
他还拿1993年万科发行B股举例称,正好碰上市场最高点,七年之后股价才回到当初发行价,一大批投资者被套在其中,“那七年的压力和煎熬,让我们记忆深刻,因此我们并不在意上市时点的估值高低,更在意长期表现”。
突击入场的投资者被割了韭菜
“差市场结交真朋友。”9月19日,万物云开启全球路演时,公司董事长兼CEO朱保全在朋友圈写道。
本次IPO的基石投资者明星云集,包括中国城通控股及旗下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瑞银资管、高瓴旗下HHLR基金及 YHG 投资、润晖基金、淡马锡、Athos资本等,基石投资金额约2.8亿美元。
豪华阵容的基石投资者搭上了万物云上市的这艘船,但稍早前上船的投资者,却已被割了韭菜。
2016年,万物云引入两家战略投资者,博裕资本以15亿元人民币持股25%,姚劲波实控的58集团以3亿元持股5%,对应估值为60亿元人民币。
万物云招股书披露,公司启动分拆上市前夕,2021年11月,博裕资本将万物云6.6%股权转给瑞轩、睿达第三有限公司(万科员工持股平台)、珠海达丰,合计套现69.86亿元人民币。12月,58集团则向海南云胜转让1996万股份,套现19.91亿元。
此外,在阳光城叫停旗下物业板块阳光智博赴港上市后,2021年9月,其将物业板块100%股权换取万物云4.8%的股权。一个月后,这其中3060万股份,以30.54亿元人民币的对价,最终转让予万科子公司万斛泉源。12月,阳光城再将116万股份转让予海南云胜,对价为1.15亿元。
递表前的这一系列内外股权转让,也引来了证监会的问询,要求说明新股东入股原因、股权转让定价依据等,是否与公司存在利益输送安排等。
瑞轩此前与万科合作密切。其为琳珠集团全资子公司,后者为一家深圳本地开发商,拥有深圳龙岗万科时代广场,公司实控人为陈坤明。2020年,万科为551亿元的广信资产包引入7家战略投资者,其中,琳珠旗下的琳珠凯粤持有7.5%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