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十年:欧美抢跑,日韩超车,中国企业如何后来居上?锂电十年:欧美抢跑,日韩超车,中国企业如何后来居上?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数据来源:SNE Research 制图:超电实验室)
2019年,古德纳夫在获得诺奖后第一时间发出警告:“锂资源的重要性不亚于石油等战略性资源,一旦锂资源开采出现瓶颈,可能会跟石油一样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除了原材料的限制,锂电池的安全性也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新能源汽车频发的起火和自燃问题,既困扰着车企,也困扰着动力电池制造企业。于是,电池厂商们不得不研发化学元素周期表里的其它金属。
排在第十一位的钠元素和锂在元素周期表上位于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而钠元素的储量却比锂多得多,锂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065%,而钠的含量则为2.75%,两者相差400倍。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钠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可能位于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之间。钠离子电池作为新电池技术,拥有丰富的资源,成本低廉是其特有优势,且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大规模的应用,钠离子电池的成本甚至能和铅酸电池持平。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曾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达到了160Wh/kg,常温情况下充电15分钟,电量就可以达到80%。而在零下20℃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同时在系统集成效率方面,也可以达到80%以上。
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来源:宁德时代
今年6月,宁德时代称则启动了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布局,预计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官方称公司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电等优势,既可应用于各种交通电动化场景,也可以灵活适配储能领域全场景的应用需求。
2022年7月,来自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的一个能源研究小组,在《Nature Ener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宣告了拥有更长寿命的钠离子电池即将面世。
除去金属电池的研究,被认为是终极清洁能源的氢燃料电池,也是锂电池的又一有力替代品,未来的产业格局需要打造提前量,毕竟未雨绸缪才能再次押注下一个蓝海。
回顾锂电池商业化发展史,已经过去了31个年头,从数码产品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跃迁,产业浪潮的起起伏伏,让锂电的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也让国内锂电企业开启了弯道超车。
然而眼下的守擂才刚刚开始,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没有无缘无故的扩张和淘汰,只有不断迭代才能保持竞争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在潮水褪去后仍旧出彩。
参考资料:
[1] 电池一哥封神记.朱殊静
[2] 中国锂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20年.刘兴江
[3]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未来.赵丹,马建
[4] 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李磊
[5] 锂电池百年之战:一部中国崛起的赶超史.电池前沿
[6] 宁德时代储能深度复盘:从第一走向另一个第一?储能100人
[7] 万亿锂电池战争,中国如何突破日韩封锁?投资双杰
[8] 十年弯道超车,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下半场.新京报
[9] 动力电池深度报告-国之大器,锂电崛起.广发证券
[10]电池厂商的尽头是矿商.深途
[11] LG的野心.陈秀娟
[12]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市场日韩主导,中国技术如何破局.朱梦洁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超电实验室”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智能汽车系列
腾讯科技《新产研智能汽车系列》主要聚焦造车新势力,重点围绕自动驾驶、动力电池、汽车芯片等核心汽车技术研究,解读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趋势,带您全面了解智能汽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