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十年:欧美抢跑,日韩超车,中国企业如何后来居上?锂电十年:欧美抢跑,日韩超车,中国企业如何后来居上?
至于特斯拉为什么“抛弃”松下选择宁德时代,好处不言而语,首先保证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电池供应,此前马斯克不止一次的抱怨由于松下的生产效率不佳,才限制了特斯拉Model 3的生产。
马斯克与时任松下执行副总裁山田佳彦来源:松下
而宁德时代也十分给力,供给特斯拉的电池,能让特斯拉每辆车便宜6000到12000美元,相比松下拒绝马斯克提高产能、降低价格的要求,显然宁德时代更对马斯克的胃口。
除了宁德时代,特斯拉也在寻求更多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比如韩国的LG化学,其NCM811电池也供应了特斯拉中国的超级工厂,松下作为锂电老大哥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296.8GWh,同比增长102%,宁德时代以32.6%的份额占据绝对优势,排名第二的 LG 新能源市场份额占到了20.28%,排在第五和第六的SK ON与三星SDI的市占份额分别为5.6%、4.5%。
其实从2017年开始,宁德时代的霸主地位就已经稳固,而且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销量排行榜前十中,国内企业牢牢占据着超过一半的席位,且这个趋势有增无减,韩国和日本企业紧随其后。2021年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三国锂电池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0%。至此,锂电行业逐渐形成中日韩三国争霸的局面。
从发展路线来看,国内锂电企业在结构创新方面有着不小的优势。
虽然各国都在做锂离子动力电池,但电池的形态,正负极材料,以及使用的技术都不尽相同。
国内企业偏爱NCM811电池(以镍、钴、锰按照8:1:1比例作为正极材料),目前已经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宣布量产,之前的NCM523电池技术更是已经成熟,并已实现了大面积的量产商用。
而日韩企业则以镍、钴、铝为正极材料的NCA电池为主,主要原因是NCA电池的核心技术都被日韩企业所掌握,技术壁垒的垄断,让国内厂商投入研发NCA电池之路并不容易。
2021年韩国LG新能源洞察到市场对高续航里程、高安全新能源车型的需求,成功研发了四元锂电池,并和特斯拉达成合作。
相比之下,国内电池厂商重点在结构方面创新。从技术角度来说,各国路线并没有优劣之分,不过从制造成本来说,国内锂电池企业仍然是占据不小的优势。
首先是比亚迪,高调推出了刀片电池,这款电池的出世,意味着能量密度提升的磷酸铁锂再次回归,不仅比三元锂电池成本低,在续航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用比亚迪他们自己的话说,几乎所有车企都想和比亚迪洽谈过关于刀片电池的合作。
刀片电池来源:比亚迪
此外,蜂巢能源采用叠片技术代替常见的卷绕技术,并推出自主研发的短刀电池系列,而宁德时代则在CTP集成技术方面不断迭代。
这些技术虽然并没有太多的颠覆性创新,但也是眼下最适合新能源汽车降本增效的途径,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企会选择国内锂电企业。
曾经日韩锂电池企业在全球称霸,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产锂电后来居上,我们用10年的时间,改写了全球锂电池的产业格局,从日韩争雄变成中日韩三足鼎立。
05群起反攻
然而动力电池企业的话语权越大,车企的不满情绪也越多。尤其在国际形势紧张,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车企苦受制于电池厂久矣。
2022年7月21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公开吐槽“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60%,且还在不断涨价,那我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来源:广汽集团
一个月后,上汽董事长陈虹在8月27日开幕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也向大家“哭诉”,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碳酸锂价格暴涨10倍,整车厂和中下游企业都在为上游的矿主打工,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眼看着电池厂商赚的盆满钵满,车企开始集体开始逃离宁德时代。
广汽集团首先意识到了对宁德时代的依赖,早在2017年广汽发布首款电动车 GE3时,产能就受限于宁德时代,导致交付受到影响。为此,广汽开始转身扶持宁德时代的对手——中创新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