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十年:欧美抢跑,日韩超车,中国企业如何后来居上?锂电十年:欧美抢跑,日韩超车,中国企业如何后来居上?
其实比亚迪算是国内最早入局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纯电动车比亚迪e6,这台车采用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ET—Power铁电池技术,续航里程为300公里,首批车型交付给了出租车公司。
比亚迪 e6 交付 来源:比亚迪
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摸着石头过河,宁德时代也开始攻破第一个重要的“大客户”。
2012年,看到新能源车发展趋势的宝马,想要为旗下首款电动品牌“之诺”设计一款动力电池,并选一家中国电池供应商。
当时的华晨宝马总裁兼CEO魏岚德,和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是非常好的朋友,虽然二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但和刚成立不久的宁德时代合作,魏岚德心里还是犯嘀咕,宁德时代行不行?
原华晨宝马总裁兼CEO魏岚德来源:宝马
好在凭借之前ATL给苹果供货的背书,宁德时代最终还是获得了这笔订单。
为了服务好宝马,宁德时代和宝马专门成立了100多人电池联合开发团队。虽然最后由于各种原因,宝马的新能源车并没有获得商业化的成功,但宁德时代和曾毓群却凭借当时与宝马的合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动力电池研发生产体系,还掌握了如何与车企打交道的经验,并就此进入宝马的供应链体系。
这是宁德时代成功的第一步,也为宁德时代在与车企的合作中拥有超强议价能力打下了基础。有了宝马的背书后,北汽、吉利、长安车企陆续和宁德时代展开合作,宁德时代开始在动力电池行业站稳脚跟。
也是在2012年,比亚迪铁电池生产基地获得了ISO/TS16949:2009认证,这是中国电动车动力电池行业的第一个ISO/TS16949认证。此次认证,标志着比亚迪的铁电池生产在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等领域的质量管理水平已经开始和国际接轨。
一切准备就绪,一场贴身肉搏在所难免。
03国产锂电初登场
201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还不到万辆,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7.5万辆,这片巨大的蓝海也让越来越多的锂电池企业“眼红”了。
2015年,LG、三星等日韩企业瞄准机会,携带自家成熟的三元电池技术进军中国市场,加速投产动力电池生产线。
在国内三元锂电池出厂价普遍在2.5-3元/wh的时候,日韩企业给出了1元/wh的价格,以亏本价格,迅速获得国内多家自主品牌的青睐,并收获了诸如奇瑞、吉利、长安等主流乘用车企的订单。
日韩锂电池企业来势汹汹,彼时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应对竞争,国内从2015年底开始,一年时间内发布4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电池,是目录内的企业所生产,那么就可以获得相对应的补贴。
目录里并没有将外资电池厂纳入,因而在国内投资建厂的各大合资企业,如大连松下、南京LG以及西安三星均无法申报补贴,这也宣告了日韩车企第一次入华注定以惨淡收尾。
以2015年为分水岭,国内锂电池行业涌现出大批选手。
在2006年成立的国轩高科,在2015年成功上市,旗下拥有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储能、输配电设备等业务板块,装机量也从那时不断上升。
国轩高科新能源产业基地来源:国轩高科
早期以消费电池为主的亿纬锂能,则在2015年深度布局了动力电池,并注册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以中航锂电为前身的中创新航也在2015年成立,并成功出现在第四批企业名单中,在此后的几年里迅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而成立于2005年的比克电池,很早就研发布局了动力电池,在2016年其动力电池装载新能源汽车超过5万辆,占三元电池市场份额近30%。
得益于政策利好,国产锂电池开始弯道超车,在时代的簇拥下迎来爆发时刻。
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大批新势力车企们成立,传统车企也开始推出纯电动车型,这也大大增加了对锂电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