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火星还是进厂拧螺丝?特斯拉要量产人形机器人将如何改变生活
CNET还表示,像波士顿动力这样的竞争对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形机器人,但到目前为止只生产了原型。日常更常见的则是功能有限的机器人,如轮式送货机器人或亚马逊的Astro,这就是一款配备了轮子的家用平板电脑。
不过也有不少分析人士对特斯拉制造机器人的能力表示出了怀疑。
“如果特斯拉或任何其他公司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开发出可工作、功能强大、有效的机器人,那么它将对现代经济和社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巨大改变。仓库工人、快餐工人、看门人、工厂工人、建筑工人、女佣、园林绿化工人、物流人员以及库存文员都将是高级人形机器人所担任的角色。”《福布斯杂志》写道,“但是机器人专家质疑的是,特斯拉是否真的具备交付这种机器人的能力。”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Diana Rus对《福布斯杂志》表示,“你涵盖越多,做得好的就越少”,这正是为什么人类今天拥有的多数机器人都并不具备人形的原因。
“机器人执行任务的效率与机器人所具备的功能种类之间存在一种权衡,”Rus认为,机器人应该是模块化的,按照不同需求来进行组装。
其实持有与Rus类似观点的人并不少见,人形机器人出现多年,但始终未能真正实现商业化。尤其是2022年3月本田“20多岁”的人形机器人阿西莫宣布退役,更让不少人对人形机器人的可行性产生了质疑。
也有分析人士在社交媒体中表示,要从特斯拉人工智能生态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人形机器人,汽车、机器人和自动驾驶、DOJO超级计算机可以形成闭环,DOJO和自动驾驶系统充当“大脑”,汽车和机器人则在物理空间中拓展认知,再反过来训练“大脑”,最终的成果或许比一个会跑酷的机器人更能影响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