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产业链布局要考虑经济社会 产业链与产业结构 各大城市产业结构 产业链发达产业链格局大变革下,这些城市在崛起
时至今日,中国一重依然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在冶金装备、数控机床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齐齐哈尔装备制造的顶梁柱。
在经济大盘要稳住的背景下,这些制造业城市不仅肩负着地方经济“稳增长”的重任,也是国内经济“免疫力”的重要支撑。
新能源强势崛起
相对制造业城市意外入选而言,包头和宁德的入选则是因为手里握着产业发展的重要能源。
这其中,包头和宁德分别凭借着传统能源稀土和新能源锂电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关键城市。
对于稀土的重要性,有一个常用比喻: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稀土是工业的维生素。
包头稀土储量丰富。公开资料显示,位于包头的白云鄂博矿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探明稀土储量4350万吨,占全国的83.7%、全球的37.8%。
在产业链方面,全国综合实力前十强的稀土磁材企业已有6家落户包头。包头目前拥有稀土企业172家。该市已经形成从“稀土原矿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以及从采冶、加工到应用、研发、贸易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2022年7月22日,肇庆大旺高新区,宁德时代汽车电池生产基地(肇庆)。图/IC photo
眼下,新能源正在强势崛起。
这其中,锂电无疑是近年来最为火热的新能源,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福建宁德这座闽东小城,在过去十年间一跃成为全球锂电新能源重镇。凭借着在锂电产业的一枝独秀,宁德也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2020年,宁德锂电池投产产能突破100GWh,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当前宁德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电池总产能合计330GWh。2021年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92.1%,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2.3倍。
今年1月至8月,宁德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达1584亿元,增加值增长52.8%。作为新能源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电池已经卖到了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
在锂电巨头宁德时代带动下,宁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吸引聚集了上汽、厦钨、杉杉、格林美等50多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涵盖材料研发、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完备的锂电产业链条。
得益于锂电产业的飞速发展,2021年宁德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1.08亿元,不仅成功跨入了三千亿元的门槛,而且增速高达13.3%,增速连续三年位居福建省第一。
中小城市如何实现产业逆袭
在城市竞争“强者恒强”的趋势下,对中小城市来说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生态,无疑非常关键。
那么,中小城市如何实现产业逆袭?
一种是像潍坊、株洲、齐齐哈尔等制造业具备自身特色的城市。这类城市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谋划布局,在核心产业上不断优化升级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另一种是像宁德这样抓住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扶持的风口,通过一个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核心材料-设备制造-电池生产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汽车生产锂电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集群生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在此次入选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合肥,也有一套值得借鉴的路径。
过去十年时间里,合肥的GDP从不足3000亿元增长至超万亿元,成为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这背后是合肥通过“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模式,先后引入和培育了京东方、合肥长鑫、蔚来汽车等一批龙头企业,撬动显示、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下游,实现产业链整体提升的同时,带动自身经济飞速发展。
只要坚持自己的既有产业优势,紧随市场和技术进步的步伐,深耕细分市场、深度占有,城市通过培育超级产业实现逆袭也不是不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中小城市以“传统加工制造业”闯出了一片天地,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些城市正从默默无闻的商品生产者逐步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关键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