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几百张照片合成一张长图,小伙抓拍素人10年创作惊人作品
一位街头摄影师用镜头捕捉他生活的城市,随着观察的半径逐渐缩小,他逐渐聚焦在了自己生活的“附近”:可能只是上下班的一条路、附近的街区、河边的步道,就有着千姿百态的生活,那是生活的另一面,千头万绪下被熟视无睹的一座城市的肌理,对于摄影师本人,还代表着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摄影丨闫家成 撰文丨杨宙 编辑丨张瑞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在广州这座城市,小有名气的“街头摄影师”“人类观察家”闫家成已经生活了整整10年。在暨南大学上学期间他在石牌桥生活了四年,那里曾经有着广州数一数二的城中村,握手楼鳞次栉比,疲倦的打工人走进石牌桥,就像游鱼入海,五条人乐队曾经写过一首名为《石牌桥》的歌,唱的就是在石牌桥附近骑着摩托车兜风的年轻人。后来闫家成辗转居住过科韵路附近的员村,天河北附近的岗顶、华师站——对于熟悉广州的人来说,都是些人声鼎沸之地,是一座城市最嘈杂也最有生命力之所。
《傍晚回城中村的人们》
大学毕业的时候,闫家成买了相机,但那时他还不是一个摄影师,只是过着循规蹈矩生活的打工人:进大厂、入国企,在通勤路上看书、发呆,生活在日复一日中重复。最难受的时刻是工作两年后的一些放工夜晚,在上班与上班的缝隙之中,他除了躺着刷手机,任自己淹没于信息流里,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不想思考,“行尸走肉的感觉”。这样不对劲的感受逐渐累积起来,让他意识到生活无法再继续这样下去了——如果日常的所有努力,仅仅是为了维持一种生理上的生存,那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于是两年后,他决定将相机对准这座城市和城市中的人生百态,那时候他喜欢坐上一路公交车,一直坐到尾站,经过闹市、立交桥、十字路口、宽街窄巷,废楼空厂,他会在某一站下车,从一条路走向另一条路,追寻那些转瞬即逝的人潮人影——外卖骑手、小商小贩、遛街路人又或者流浪汉,都是城市里熟悉的陌生人,都是被城市人熟视无睹的日常,只是当被镜头定格,却出乎意料有着惊人的魅力。镜头之下,这个年轻人开始观察和打量过去生活中被忽略的东西。
《空白广告灯箱照亮夜行人》
当数百次遇到外卖员之后,闫家成决定把他们一个个拍下来,拼贴在一起。还有广州火车站的农民工,他们隐没在城市之中,来去匆匆,面目模糊,共同构成一座城市喧哗的背影。可在闫家成的拍摄下,他们如此不同,有的背着蛇皮袋,有的端着没吃完的泡面桶,白色的油漆桶是最常被使用的行李——镜头让个体显现,也赋予个体尊严。
到底是哪些人在维持着广州这座拥有1880万人口的城市运转呢?他开始留意高空作业的空调师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来自四川,还有出租车上那些萍水相逢的司机师傅,微信名是“灵魂该被谁掌控”“揸飞人”“小马哥”“渴望明天”,他们背后有怎样的人生?当思绪得以自由地停留之后,过去那些庸常的生活突然在他的世界里拔地而起,具体的人的面目变得清晰起来,随之而来的是热闹、好奇,与生活其中的城市更亲近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一个网络昵称》
一个日益现代化的都市依然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角落,比如铁路沿线被人遗忘的废楼、加工厂附近工人子女聚居的棚户区,还有依然有绿皮火车运行、日渐式微的广州火车站……这些年工作之余,闫家成花了许多时间在这些地方观察与游荡。在他的微博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人物的众生相。闫家成习惯的做法是将他们拼贴在同一时空之中,让每一张面孔都纤毫毕现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他说在自己按下快门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太多想法,只不过自然而然地,在这种看似无意义的重复与凝视中,那些城市生活中的褶皱与肌理浮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