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中国唯一一个以“大”冠名的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来了。
9月28日,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协商性的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明确“1+8”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目标直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上海大都市圈也成为我国继南京、重庆之后第三个跨省都市圈。
据悉,《规划》于2019年10月17日启动编制,前后历时2年5个月。为此还专门成立了由两省一市主要负责人领衔的工作领导小组。
在《规划》公布前一天,沪苏浙三地举行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实施推进会。上海市党政一把手,江苏、浙江两省常务副省长,宁波、苏州等城市主要负责人悉数出席,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表示,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是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举措,是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那么,上海大都市圈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它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上海大都市圈总体空间结构。图片来源:《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名副其实地“大”
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横跨3个省份9个城市,无论从区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体量上,都远超国内其他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之“大”,首先体现在范围之大。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陆域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远超毗邻的南京都市圈(6.6万平方公里)和不久前刚获批的重庆都市圈(3.5万平方公里)。
长三角作为中国面积最大、包含城市数量最多的城市群,目前内部共有六大都市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所组编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将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归入成熟型都市圈。
此次规划的上海大都市圈,包含了上海、宁波两大成熟都市圈,再加上苏(州)(无)锡常(州)都市圈全域也被囊括在内,堪称“三圈合一”,命名为“大都市圈”可谓实至名归。
即便放眼世界,上海大都市圈也足够“大”。相比纽约大都市圈(由纽约、康涅狄格、新泽西3州31个郡县组成)、东京大都市圈(含东京、神奈川、千叶、埼玉“一都三县”),上海大都市圈的面积也更大。
不只是面积大,从人口规模上看,上海大都市圈同样足够“大”。
上海大都市圈总人口大约 78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5.5%,人口数量介于英国(6732.7万人)或德国(8312.9万人)之间。
相较而言,美国最大的纽约大都市圈,规划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70万;东京大都市圈面积为1.3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3600万。
从经济体量上看,2021年上海大都市圈9市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约 12.6 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比重11%。
放眼国内,上海大都市圈GDP远超另两个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4.6万亿元)和重庆都市圈(2.23万亿元),而成都都市圈的体量为2.5万亿元,长株潭、福州、西安都市圈则不到2万亿元。
上海大都市圈GDP甚至超过了俄罗斯和韩国的经济体量。按照当年的平均汇率折算,韩国2021年GDP约折合1.79万亿美元,相当于11.5万亿人民币;俄罗斯2021年GDP为1.78万亿美元,与韩国相当。
“无论从涵盖的区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体量,上海大都市圈的‘大’都名副其实,也反映了它的特点。”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他说,上海大都市圈经济体量,对于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GDP过万亿的城市就有四五个,这是所有其他都市圈建设当中都没有的”。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大都市圈以占长三角约1/6的陆域面积,承载了长三角1/3的人口和约1/2的经济总量。在上海大都市圈9个城市中,有5个城市GDP突破万亿元,上海GDP更是突破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