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初步认知的教学设计(数字与说话文化的渗透教学)
谈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促进进步,引领成长——数学认知专题研讨会
在滨州数学文化的引领下,4月14日至15日在滨城区逸夫小学南校区报告厅举办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专题观摩研讨会——数字的认知。会议以现场观摩和钉钉直播的形式进行。
滨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老师组织各县市小学数学专(兼)职教研员、滨州市著名小学数学工作室全体成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为期一天半,每半天由两节观摩课和专题演讲组成。
4月14日上午,两节观摩课分别是惠民县第三实验学校李娜娜老师教的一年级“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滨州市实验学校董斌辉老师教的四年级“对万以上数字的认识”。
李娜娜老师教这一课“对100以内数字的认知”。通过创设数苹果的问题情境,采用适合小学低年级的童话情境进行教学。让一堂课充满童趣,符合学生特点。将整个教学过程用故事和场景连接起来,将游戏和练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巩固知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借助木棒、方块、计数器等学习工具进行探究,加强学习工具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突出数字的本质和意义。并设计了两转数,借助实物计数器和板糊的直观演示,有效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充分让学生体验十进制和数值制的计数方法。最后渗透了数学史中通过计算来计数的知识。
董老师的《一万多个数的认知》是从“大单位”的角度思考和理解的。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三次教学活动,将计数单位、数字和十进制根植于学生头脑中,独立完成数的知识体系构建。活动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通过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数感。其次,创建一个更大的计数单位。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十进制,深刻感受数学内在的统一美。3.学习数字的序列表,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实现数字与计数单位的一一对应。整个过程充满了数学文化的味道。
课后,两位老师及其团队进行了主题为“数学文化引领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的讲座。
回民三中孙永民老师和毛玲玲老师分别从直觉、沟通、数感培养等方面进行授课。
然后第二节课的指导老师董老师从数学文化指导下对大单位主题逻辑关系的思考,数与数系的展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是三位老师的专题发言。
第一位老师是无棣第二实验小学的杰森。她的演讲主题是“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助力学生素养发展”。
Jason老师从重视数学文化、根据教材寻找价值、融入课堂、开展活动、发展学生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