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8. 解释加点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2)即更刮目相待____
(3)俄而起惊___(4)向梦见伏羲____
19. 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有两个成语出自甲文,请写出来并分别解释意思。
21. 下列句子中,和“蒙辞以军中多务”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D. 勿以善小而不为
22. 通过阅读甲乙两文,从吕蒙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品质?
【答案】18. (1). 推脱 (2). 重新 (3). 一会儿,不久 (4). 刚才
19. (1). 略 (2). 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20.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吴名将吕蒙,后指才疏学浅的人。
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21. C
22. 勤奋善学,知错就改,为人豪爽率真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这是一篇文言文,考查文言文常见的知识点。如:实词、虚词意思与用法的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句子的翻译,文中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评价。要通读文章,准确翻译,才能更加准确地作答。
18.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20.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此题难度不大,成语在文中都有出现,只要稍加筛选,即可以找出相关成语:刮目相待,吴下阿蒙。意思的理解不仅要解释本义,还要解释引申义。
21.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与C项“以”都是“用”的意思。A项是“来”的意思,B项是“认为”的意思,D项是“因为”的意思。
22.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这篇文章虽短,但是告诉我们的道理却很多。如:①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即可。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23. 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4. 请发挥想象,用优美典雅的现代汉语描绘本诗第二联的景象。
【答案】23. 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心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24. 片片桃花瓣飘落在溪流中,随着潺潺的流水渐渐漂向远方,这碧山之中别有一番境界,不是凡俗的人间能比拟的。
【解析】全诗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