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大禹陵为什么在绍兴和绍兴大禹陵的来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大禹陵为什么会建在浙江绍兴?
因为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陵治水并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千古的佳传。
传说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
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第四天,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传是夏禹的陵墓。夏禹是上古时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是中国之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大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内,旧有陵殿,已废。今有1979年重建的大禹陵碑亭一座,飞檐翘角,矗立通道尽头,内立明人南大吉书“大禹陵”三字巨碑一块。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静清雅。亭南有禹穴辩碑和禹穴碑,系前人考辨夏禹墓穴所在而立。陵左侧有禹祠,为近年重建。陵右侧有禹庙。史籍记载,夏启和少康都曾建立禹庙,但已难考。
大禹治水治的是黄河流域,为何大禹陵却在浙江绍兴?
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越人开始北上,他们在于中原民众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也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最终与中原民众融合为一体。于是,本来和中原民众并非同一族源的越人也宣布自己是炎黄子孙。就这样,大禹治水的传说也被传到了南方。
而在传说传到当地后,大禹治水也被认为不仅治理了中原地区的河流山川,包括越人生活区域内的山川也被大禹治理过了。而且,他们也把大禹作为了自己的领袖。在中原地区,本来没有大禹陵,这显然是由于时间的久远,人们早就忘记了大禹葬在哪里了。但是,这会儿,越人大禹就葬在自己这里。他们把自己的祖先陵墓当成了大禹陵。而且为了解释为何大禹陵会出现在越人生活的会稽,他们还说大禹在治理完山川之后,作为天子巡视四方,走到会稽的时候去世,就葬在那里了。
前些年曾经出土了一尊青铜器“遂公盨”,其中的铭文就记载了大禹治水的传说。而“遂公盨”被认为是西周中期的器物。这就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大禹治水的传说已经被周人所广泛接受。
中原地区的百姓,对大禹巡视南方去世的传授也接受了。因为他们早就忘记了大禹陵在哪里。当别人说大禹陵在这里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就接受了。而作为越人,也不是有意伪造。他们相信大禹就是自己远古的领袖,大禹陵在这里也是应当的。
大禹陵位于何地及关于大禹有哪些传说?
大禹陵位于浙江绍兴。大禹是距今四千余年我国夏朝的创始者,相传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是我国历史上之一位治水英雄,而且他具有极高的品操。相传他“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所以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崇敬。
修建大禹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修建大禹陵的主要目的是纪念大禹,并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绍兴公祭大禹陵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059年左右,从大禹的儿子夏启开端,祭会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启首创的祭禹祀典,是中华民族国家祭典的雏形。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
大禹与绍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之一,大禹重要活动地在绍兴。史书上记载,大禹有五件事都发生在绍兴。一是禹禅会稽。绍兴前人惯称会稽。会稽之名出自大禹,其首义不是会计,而是会祭。《史记·封禅书》记载,“禹封泰山,禅会稽。”这是会稽山得以成名且列为中华九山之首的重要历史事件。这是大禹的一项天才的政治发明,其目的在于通过召集诸侯共同祭祀会稽山,从而建立统一的政 权。这种政 治结盟的形式,后世叫做“宗庙会同”,实为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会盟”之先河。二是禹疏了溪。大禹改堵为疏,“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禹疏了溪”。了溪,后称剡溪,为今天曹娥江的上游。相传为禹治水毕功后所弃馒头所变,当地百姓呼作“石馒头”。三是禹会会稽。大禹在会稽山会诸侯,祭诸神,明君位,示一体,创建中国之一王朝。四是禹娶会稽。大禹与涂山氏的结合,应是在禹“禅会稽”之时之地。五是禹葬会稽。大禹死后葬在会稽。第二,绍兴有众多的大禹遗迹。绍兴的“大禹陵”,大禹陵景区内许多历史遗迹、人文景致,如大禹陵庙、禹祠、窆石以及碑方题刻。此外,绍兴还有不少地名与大禹有关,比如夏履桥,相传大禹治水经过这里,他的一只履被洪水冲走,老百姓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他失履的地方造了一座桥,名曰“夏履桥”,又如,当前绍兴市湖塘镇的刑塘,相传为大禹斩杀防风氏处。第三,大禹姒姓后裔主要在绍兴。大禹陵的守陵村(禹陵村)有200多人姓姒的村民,而全国姒姓后裔不过几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