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王文:重新发现俄罗斯,社会稳定性超乎想象人大重阳王文:重新发现俄罗斯,社会稳定性超乎想象
我与多位当地官员交谈,地方政府追求联邦预算转移支付的热情,远远高于通过当地经济增长而提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有学者评价,俄罗斯的城市建设、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设施、网络速度要比中国落后10-15年。
俄罗斯高铁发展相对缓慢 图自俄媒
这种评价可能会令各位俄罗斯同事尴尬,但学者须有客观与诚实的追求,我必须说,所谓“落后10-15年”的评价是客观的,在部分基建领域,俄罗斯可能落后中国20年甚至更长时间。
第三、俄罗斯普通人的高素质、浓郁的文化素养与强大的国家认同,令我敬佩,也使所谓“西方肢解俄罗斯”幻想不可能成真。
即使在雅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勘察加这样偏远的地方,普通人都为“身为俄罗斯人”而感到自豪,即使车臣,对俄罗斯的认同感也远超我的想象。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城市里所有人开车,在人行横道前遇到行人时都会停下来礼让。
俄罗斯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确陈旧,但是维护细致,即便很老旧的酒店,但房间内仍是干净整洁的。
所有俄罗斯的城市都有若干个高档次的剧院、高质量的博物馆,俄罗斯人的收入不高,但必须享受休假,喜欢上剧院、参观博物馆等精神享受。
俄罗斯各大表演、艺术、绘画大学比中国更多、更优秀,各地都有许多画家、画廊,艺术气息很浓郁。我认为这是目前许多中国人所不如的。
俄罗斯人的生活高品位,支撑了俄罗斯人的自信,甚至是自负与高傲。但我必须说的是,俄罗斯对外国人的态度,似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俄罗斯地方政府看来,“安全”似乎比“发展”更重要。
俄罗斯城市的经济开放程度非常有限。外国投资非常少,且外国投资对俄罗斯营商环境的抱怨相当多。外国人在俄罗斯的长期商务签证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缺少足够的外国投资,将使得“脱西方化”的俄罗斯经济增长出现巨大的障碍。
当然,“重新发现俄罗斯”之旅还在继续,我必须用更长的时间去积累与思考,去挖掘更多的素材与资料。
02
中俄经济合作现状与潜力
多数人都认为,俄乌冲突将加速俄罗斯与西方的脱钩,“向东看”政策将加速转化为行动,中国是俄罗斯经济最值得合作的全球伙伴。而在美国不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的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等广大非西方国家的加强经济合作,也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中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2021年中俄贸易达到1400亿美元,有史以来最高。
这与两国政府持续推动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与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年均会谈5次的深厚友谊而建立的战略互动有很大关系。
然而,总体上看,中俄经济的合作的总量仍是有限的,巨大潜力仍未开发。
中俄贸易1400多亿美元,与中俄战略互信的程度远远不匹配。中美关系紧张,但2021年中美贸易量高达7500亿美元,是中俄贸易总量的5倍多。中国每年向世界货物进口将近3万亿美元,但从俄罗斯进口的货物只有约2%,且进口贸易结构单一,多集中在大宗商品。
中俄两国金融关系远远落后于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两国相互投资额规模很小。中国对俄罗斯的年均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不超过10亿美元,不到中国对外投资的1%。中国2020年对外投资超过1500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
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更是仅为1000多万美元,不到中国吸引外资的0.1%。中俄两国金融合作配套机制尚不完善,两国缺乏市场风险规避工具以及足够多的信息交流和监管机制。
另外,在欧美制裁下,中俄两国还缺乏高效的支付清算渠道。这导致两国跨境收支总额不高,本币结算增长非常艰难。中俄两国的私营和国有企业没有采取积极政策与刺激措施来推动本国货币。
每年到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年轻学生约3万人,但大部分都想着毕业后回国。过往30年,年均30万中国学生留学美国,据统计,约12%能留在美国工作,成为帮助建设美国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