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热议的45岁阿姨,日常除了工作,还需兼顾子女教育,生活琐事也不容松懈。她的学习时间来自每天中午回家,抽出一小时学习,每天晚上下班,雷打不动地从晚上7点多学习到深夜。
曾经的本科同学们,男生大部分在银行工作,女生则大都成为家庭主妇。她时常感叹:“当年班里那么聪明的女生,结果变成这样。”而她从未停止学习。
李沛东则是在应对公务员工作和带两个小孩子之间挤出时间学习,几乎天天晚上熬夜学习,“熬得满脸大痘。”考前一个多月,母亲来家里帮忙带两个孩子。那是她唯一能全力冲刺的一段时间。
考上之后也不轻松,失去了收入,还要想办法养活自己。王诗阳到韩国读研后,为了维持生计,还不停地做实习和代购。为了不耽误学习,她从每天6点做到12点,或者从下午4点做到晚上10点。身边同龄人在赚钱买房时,她还在刷盘子,人生节奏似乎被甩在了后面。
除了投入努力与金钱,机会成本则是更大的代价。郭阳因读研丧失了抓住一个小风口的机会。在他读研期间,好几位大学同学加入一家独角兽公司,抓住好行情,拿到了翻倍的薪资和期权,甚至有人一年能攒下几十万。他原本打算研究生毕业后也加入这家公司,可读到研三时,公司就由于不可抗力轰然倒塌。他不得不眼睁睁看着积累财富的机会流失。
年龄限制
费劲心力拿到研究生学历,喜悦之余,限制也随之而来。
李沛东触碰到年龄限制更早些。研究生复试现场,一位老师直白地问:“年龄这么大了读研,想过之后干什么吗?”就读期间,李沛东的好几位老师都比她年轻,“老师还要跟我说您,看公务员还是要尊敬一些。”老师们年纪轻轻就有博士学位、副教授头衔,是天津市引进的高级人才。她特别不好意思,自己34岁了还在读硕士。走到就业市场上,她正处在“35岁未能跻身管理行列”的尴尬境地。
人力资源专家们对大龄研究生并非全是负面评价,但他们承认对这个群体总会有所犹疑。
在某上市地产公司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陶笠表示,硕士毕业在28岁以上,是一个相对大龄的状态。很多大龄研究生毕业后可能会更多地选择体制内的工作,“如果到企业里拼搏,劣势会相对比较明显。”
公司顾虑的是,有的大龄研究生是反复考研、考了很多次才考上的。面对这种应聘者,公司会考虑其进来之后的学习能力。
年龄偏大还可能会带来代沟和是否合群的问题,“他的年龄可能跟大多数有资历的老员工差不多,但工作经验却无异于新员工,这种矛盾会让他在公司的位置相对比较尴尬。”陶笠说。
在陶笠看来,对比正常一路读书下来的研究生,此前有过工作经历的大龄人群唯一的优势,就是其之前在行业的积累,“读研之后如果继续在原来的行业,我们会觉得他工作经历和工作技能的可迁移性比较高,这样上手(新工作)会比较快。”
资深人力资源陈玉琴看到“非正常时间”读研的简历,通常会有这样的反应:是不是第一学历比较弱?对之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如果是去国外读,会不会是“水硕”?但她也认为,这样的候选人是对自己有追求的,知道不断进步。
正在读研三的心语又站在了秋招路口,七年前本科毕业后,她从事了五年企业宣传工作,读研后,她拥有了更多的积淀。这次秋招,她希望能找到新闻媒体的核心采编岗位。
心语内心也很清楚,研究生毕业31岁的年纪并不占太多优势。“研究生学历,这确实是一个门槛,但具体还是要看自己的硬实力。”此前,心语实习的过程中,在研究生身份的庇佑下,并未因为年龄而受到过质疑。但现在面对就业,在事业单位的招聘中,可以解决户口的岗位都会对应聘者年龄有一定限制,而31岁的她刚好卡在线之外,这也让她有些年龄焦虑,“选择的路子比别人稍微窄了一些”。
壹壹今年研究生毕业,恰好卡着年龄要求考编“上岸”。但是,她在小红书上发帖,希望能“劝退”一些大龄准备考研的网友。她告诉我们,毕业报考的时候,就非常明显地能感觉到许多事业编都限制在30岁以下,而今年她持续关注这些岗位的招考,有的甚至将年龄限制到了25岁硕士毕业。回想起研三考编的那段时期,她每天都焦虑到睡不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