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因此,质量越大的物体引力也就越大。
对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也是如此。以黑洞为例,黑洞的密度与质量达到了极致,而极致的质量便带来了极致的引力,让黑洞具备了吞噬万物的能力,无论是光线、尘埃还是星球 ,一旦进入了黑洞都是有去无回。
与黑洞类似,宇宙中还有一种叫作中子星的天体,它的密度也达到了极致,甚至仅次于黑洞。
据天文学家观测,中子星有着非常惊人的密度,1立方厘米就能达到8000万-20亿吨的重量。与太阳相比,1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相当于1.4到3个太阳质量。
那么,中子星为何有着如此惊人的密度?如果人类流落到了中子星上,又会发生什么?
中子星的形成
根据科学家们观测,构成中子星最初形态的并不是中子,实际上,中子星是恒星末期演化后的产物。
不过,这种演化过程相当漫长并且具有随机性,并不是所有恒星最终都会变成中子星。
在某种意义上,中子星就相当于是恒星的尸体。
因此,要了解中子星是如何形成的,首先就要知道恒星的形成和归宿。
- 恒星的形成
由于引力的吸引,宇宙中的各种物质会向彼此聚集靠拢,形成一团星云,星云就是恒星的前身。
在引力影响下,大量宇宙物质会向星云中心聚集,这就形成了原始的恒星。而随着引力的增加,原始恒星的体积会被不断压缩,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在不断地将大量宇宙物质捏在一起。
当体积被压缩到一定程度之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之下,恒星内部会发生核聚变,释放出大量能量。
内部释放出的能量抵挡住了外力之下恒星的进一步收缩,这样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