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恒星的内外就保持在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一颗耀眼的恒星就此诞生。![](//imgq8.q578.com/ef/1109/7ea802d2edb7c09f.jpg)
![](//imgq8.q578.com/ef/1109/17975d09974e5492.jpg)
![](//imgq8.q578.com/ef/1109/2a96fa025c112bbc.jpg)
![](//imgq8.q578.com/ef/1109/adae283f757e1045.jpg)
![](http://imgq8.q578.com/ef/1109/7ea802d2edb7c09f.jpg)
在此之后,恒星内部会一直进行核聚变,氢元素和氦元素便被不断消耗。等到了恒星末期,由于长期以来的消耗,其内部能量已经无法抵挡外部引力,因此,恒星内外便会再度失衡。
这时候,恒星又将会被不断压缩,至于压缩到什么程度则是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如果是质量较小的红矮星以及黄矮星,那么其电子简并压就可以阻挡引力的坍缩,恒星就会演化为一颗白矮星。
![](http://imgq8.q578.com/ef/1109/17975d09974e5492.jpg)
如果恒星的质量要大上一些,其核心质量就会超过白矮星的最高质量,这时候,电子简并压就抵挡不住引力,恒星的核心物质就会被引力压缩进原子核,再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
这些中子聚集在一起就能与压缩恒星的引力相抗衡,使末期恒星逐渐演化成中子星。
如果恒星质量再大一些,超过了稳定中子星的质量上限,也即奥本海默上限,那么恒星就会演化成为黑洞。
由此,可以发现,由于质量的不同,末期恒星会演化成为不同天体,中子星也就是由较大质量的恒星演化而来。
![](http://imgq8.q578.com/ef/1109/2a96fa025c112bbc.jpg)
为何中子星的密度奇高
大家知道,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已经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非常小,在原子中,它也只占了一万亿分之一的空间,可是原子的所有质量几乎都来自于它。也就是说,原子核外的空间虽然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体积,但是却几乎没什么质量。
而以中子为主要结构的中子星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它的中子可以压缩原子核外的空间,减少核外电子活动的范围,这样一来,原子核就能紧密地排列在一起。
因此,中子星的密度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中子星的奇高密度也就由此而来。
![](http://imgq8.q578.com/ef/1109/adae283f757e1045.jpg)
接下来,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直观感受中子星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