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二甲双胍,为什么血糖降不下来?也许是吃法错了
45岁的王先生在半年前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检测出血糖值偏高。当时的空腹血糖为13.6mmol/L,随后的几次检测血糖也都明显偏高,王先生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为王先生开具了二甲双胍,并叮嘱他要按时按量服用。半年过去了,王先生的血糖一直没有降下来,还隐隐有升高的趋势,他很纳闷就去找当时开药的医生,问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服用二甲双胍。
医生经过询问才知道,由于王先生的工作比较忙,早上出门上班晚上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为了省事,又为了防止自己晚上忘记吃药,王先生就把两粒药放在早上一块吃了,医生为王先生开具的是二甲双胍片剂,作用时间比较短,一天服用一次,达不到治疗效果,难怪血糖降不下来。
作为降糖药,二甲双胍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糖尿病确诊的初期阶段,且没有明确禁忌症情况下,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相比,二甲双胍的适用症较广,且副作用相对较少,属于临床上的一线降压药物。
但是有很多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后,降糖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对二甲双胍的降糖能力产生质疑,咱们这篇文章,要为二甲双胍洗清“冤屈”,来科学的认识一下这类药。
一、二甲双胍是如何降低血糖的?
作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其安全程度比较高,是仅有的批准用于儿童的降糖药,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其他药物合用,都具有可靠的短效和长效降糖作用。
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二甲双胍不依赖于胰岛,也就是说,不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能否正常分泌胰岛素,二甲双胍均能降血糖,而且还有一个优势,二甲双胍过度降低血糖值,即不会引起低血糖,也不会对正常人的血糖造成影响。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是促进胰岛素的增敏感性,影响体内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来控制人体血糖浓度。通过减少肝糖异生和输出,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葡萄糖的来源;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无糖酵解);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增加葡萄糖的再利用。
总体来讲,既可以降低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