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一位叫赵浩民的美籍华人,在一封至新英格兰医学报的信件中称:他不管在任何时间,到中国餐馆进餐后,都会在餐后15-20分钟出现奇怪的症状反应,开始是在脖颈后方出现麻痹感,之后会逐渐放射至手臂,甚至是背部。并且同时还伴有心跳加快,体力不支等,各种身体反应。
随着这封信被寄出后,西方各大媒体大势宣传报道,消息便不断被传开来。味精从神奇的调味品,变成了“害人精”,甚至还被说成是会致癌。而事实上是,这种种说法,只是一传十,十传百的谣传,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味精致癌的说法。

味精并不是“害人精”
1.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是许多天然食材中本身存在的一种成分。
而当下生产味精多采用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细菌发酵。这种生产方式,与制作酸奶、酿酒和酿醋相似。所以说,味精无论是在成分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可以说是安全放心的。
2.有一些人认为“味精会致癌”。味精致癌的说法,主要是认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致癌。其实,谷氨酸钠本就存在于许多天然食材中,常见的,比如豌豆、葡萄汁等。

并且,一些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也含有谷氨酸钠的成分,比如酱油、奶酪等。其中,酱油中的谷氨酸钠成分含量,可达到1%左右。而奶酪中,还要更高一些。
3.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味精在加热至120℃以上,谷氨酸钠就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这种焦谷氨酸钠,可能是种致癌物。
谷氨酸钠确实在加热至120℃后,会转变为焦谷氨酸钠。但是,焦谷氨酸钠也并不会致癌,只是缺少了谷氨酸钠的鲜味而已。
多个国际权威机构,曾围绕味精的安全性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评估。最新评估结果认为:味精不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故在食品使用中并没有限制。

不敢吃味精的人,想必现在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了。总的来说,味精并没有谣传的那么吓人,大家尽可以放心使用,不必再担心味精会致癌的问题。
但是,考虑到味精含有较高的钠含量。所以,建议大家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味精,要适量
有关数据结果显示,建议60公斤左右的正常成年人,每日谷氨酸钠的总体摄入量,要低于1.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