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死亡率在美国下降50%,我国升高到61%,做好5点预防很重要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心血管病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400万,同时也是伤残和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而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单一病种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原因。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ba/ec/dfe0e49bb4ca8518.jpg)
虽然生活水平,医疗水平都在逐步提高,但从1990年到2016年,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从40%上升到了61%。而我们对比美国的情况来看,美国很早就开始推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管理,而随着这种管理的不断加强,早在50年前,美国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就出现了拐点,1980年到2000年间,美国冠心病的死亡率降低了50%。
中美之间在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方面,一个仍在上升,另一个早就出现下降趋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本原因,早预防,早控制相关风险因素,才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以及导致死亡的重点和关键,在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战略目标就是,实现2030年时,实现心血管病的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下降30%。因此,不管是提高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还是降低自身的相关疾病死亡风险,多注意做好心血管病的积极预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ba/ec/a076c6eb91c2fa37.jpg)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心血管疾病的各种风险因素也会逐渐增加,如何降低自身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以及导致死亡的风险,从多方面尽早地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就是我们应该做到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风险控制呢?我们今天重点来谈5个方面。
识别风险因素,做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想要做好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的控制,应该从“治未病”开始,在心血管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积极地识别和加强各种风险因素的控制,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即使最终发展为心血管疾病,其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也会更低。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ba/ec/fb5ad5fc404f989f.jpg)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我们经常说,除了年龄,家族遗传因素等不可控因素以外,需要重点关注的还有肥胖,吸烟等生活风险因素,和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风险慢病的影响,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评估,就可以了解自身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具体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参见下面的流程图。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ba/ec/4e3640c29e6def57.jpg)
中国成年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流程图
对于评估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超过10%的高危风险者,除了要考虑上述的风险因素以外,也要考虑冠状动脉钙化,颈动脉斑块,左心室肥厚等问题的排查,同时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的其他血脂(如甘油三酯,脂蛋白a等)异常,以及炎症标志物如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的情况等,也都是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通过上述风险评估,如果本身就是合并多种风险因素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积极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就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好饮食和运动调理
虽然不良饮食习惯和久坐不运动,并不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因素中,但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长期能量过剩的饮食习惯,久坐不运动的习惯的长期影响,却正是导致肥胖、三高问题等风险因素的重要生活基础。而对于控制上述的各种风险因素,加强饮食方面的调理和坚持积极地运动锻炼,又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干预方式。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ba/ec/c10aa4d33a5eb457.jpg)
如何健康饮食和运动,篇幅有限我们就不详细说了,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同时注意多做减法,减油减盐减糖,适度进食,保持能量的平衡摄入,同时又能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就是最佳的饮食调理;而在运动方面,可以结合身体的具体情况,身体条件好的,建议进行中高强度的运动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辅以抗阻运动,拉伸运动等运动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心血管获益,而身体条件不宜剧烈运动的,则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低强度运动锻炼方式。